文档介绍:《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谭莲
教学目标
梳理文章结构,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体会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的刻画
教学重点
赏析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体会及运用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俄国的一个小树林里,有这么一座矮矮的坟墓,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每年却有游客络绎不绝去参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甚至称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墓中长眠的人是——列夫 托尔斯泰
检查预习
了解作者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以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主要作品有:《幼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梳理字词
整体感知,划分文章层次
1——5段:整体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段:重点写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
4、“知面” 阅读1——5段
(1)用“他有一、、、的、、、”的格式造句,初步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他有 一副多毛的脸庞” “他有一个狮子鼻” “他有一双招风耳”
“他有一副藏污纳垢的皮肤” “他有一张蒙昧阴沉的脸”、、、、、、
用原文概括他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
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突出了托尔斯泰外表的 特点?
平庸甚至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