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儿发烧原因及处理方法小儿发烧的原因(发烧系列一) 发烧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回答很简单,所谓发烧,就是我们身体的热度比正常体温较高了一点而已。但是, 什么叫体温?体温如何形成?体温多少度才是正常?这些问题就不简单了。我们知道, 人类是温血动物, 人的一切活动, 都是靠热产生动力, 作为人体的能源。所以我们需要热来维持生命。人类热的来源主要是靠摄取食物后,经过氧化燃烧而后产生。可是假若热量不断产生, 身体体温一再提高, 就无法适应生存, 最后可能把自己的身体烧掉, 所以身体产生热量外, 还得把多余的热量想办法散出去。这样一面产生, 一面散失, 使身体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而这个狭小的范围是最有利于人体活动、新陈代谢, 及各种生存条件最适当的温度。这就是体温调节的平衡。我们已知道丘脑中体有一个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主司其事, 当人需要较多的热量时, 就要多摄取食物, 譬如在冬天饭量增加, 夏天吃的较少,就是这个道理。食物中以指肪产生热量较高,每摄取 1 公克可产生热量 9 千卡,而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 糖类)每1 克只产生 4 大卡, 其中蛋白质一部分产生热量, 一部分作为组织生长与修补之用, 所以吃油多的东西容易使体温增高。肌肉的活动也可产生大量的热, 当我们感到冷的时候,就不由得跳跃或做各种运动以增加热量。人要发烧时, 身体就颤抖, 这也是增加肌肉的活动使热量增加, 经过这场寒颤之后, 发烧就跟着来了。热量放散的减少, 也可使温度增加。身体体表血管收缩, 使皮肤及皮下组织成为绝缘层, 体温就不再散失而温度自然提高了。我们身体温度的消散, 大部份是靠对流、幅射与蒸发三种方法。皮肤的面积大, 所以体温的散失, 多半靠皮肤来调节, 大量出汗可使水分蒸发而增加散热功能。由呼吸道呼出也很重要,流涎、大小便排泄也可放散一部分热度。除了身体的调节机能外,环境的影响对身体温度的变化更是关系重大,人体周围的气温太冷, 体温的放散就快;如果周围气温太高,体温就不易消散,就会使温度增高;假若气温太高, 就会造成" 中暑"。空气温度高低与空气流通与否, 也可影响体温的散失程度, 当然穿衣服与被褥的多少、厚薄、质料对体温也会发生直接的重大影响。我们的体温需要调节到多少度才算正常,这就是大家所常说的摄氏 37 度但是这个答案并不正确,因为我们的体温并不是固定在摄氏 37 度上,只是内脏温度变化不大,差异较小;表面皮肤可在摄氏 20~ 40 度范围内的变化而不受到伤害;就是我们的血液温度也不是同温, 在末稍血管里血液的温度,如暴露于寒冷气温中,可由摄氏 度降到摄氏 ,所以我们测量体温时要特别注意。一般测量体温的部位有三: 肛门、口腔和腋窝。测肛温是小儿科最常用的一种, 因为量起来方便, 时间较短, 大约一二分钟就够了。如果部位不适当, 正好碰到冷的静脉回流的部位, 会有摄氏 ~ 的差别。肛温代表内脏的温度, 比口腔所测得的温度要高出摄氏 度,大孩子量口腔比较安全,把体温计放在舌下,不说话,不用嘴呼吸,不然量的不会准确,时间大约 3至5 分钟就够了。腋窝测量体温要紧闭起来才准,时间则要五分钟以上, 腋窝可代表皮肤体温。现在的新生儿及病儿测量体温, 多半用自动显示, 而且可继续一直监视下去,用不着那么费事地量了又量。体温夜晚较低白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