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预防儿童乙肝病毒感染.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预防儿童乙肝病毒感染.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6/6/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预防儿童乙肝病毒感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预防儿童乙肝病毒感染预防乙肝病毒感染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对父母健康的胎儿或新生儿来说, 正常的方法和程序是怎样的?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全国 1-60 岁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携带率平均约 %,乙肝病毒( HBV )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方法, 也是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 1992 年乙肝疫苗列入全国疫苗免疫规划, 近年又实现了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通过 20 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婴儿 HBsAg 携带率从 % 降至 % ,乙肝疫苗的功效卓著。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 24 小时内, 越早越好) 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1 支肌肉注射, 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1 月龄和 6 月龄时再各加强接种 1支, 一共 3针, 此方案称为 0、1、6 方案。末次接种后1~3 个月, 可抽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 水平,约 95% 可产生保护性抗体。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感染乙肝病毒, 应该怎么预防胎儿或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 一般来讲, 女性怀孕后机体的免疫状态会降低。因此, 如果母亲孕前为“带毒”状态,即 HBsAg 阳性, 但是肝功能正常, 在孕期应监测其肝功能和 HBV-DNA 水平, 必要时需到专科医院治疗; 如果母亲为乙肝患者, 则需在孕前保肝治疗和/或抗病毒治疗, 使得转氨酶和 HBV-DN A 维持在安全水平后再怀孕,并在孕期严密随访。无论母亲为“带毒”还是“乙肝患者”, 可在孕晚期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 HBIG ) 进行产前阻断, 并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推荐从孕28 周开始,每4 周注射一次 HBIG 200 IU ,注射三次,产前一周再注射一次(对于“大三阳”母亲,有专家建议, 可增加 HBIG 至每次 400 IU 来增加阻断效果); 新生儿出生后 2 小时内和 15 天时分别注射两次 HBIG 100 IU或 200IU 。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则有两种方案可选择:一种方法是出生后 1 月龄、 2 月龄和 7 月龄分别接种 1 支乙肝疫苗; 另一种方法是接种程序同健康母亲所生新生儿,即0、1、6 方案, 但是出生时分两个不同部位接种 HBIG 以及乙肝疫苗。父婴传播机率很低, 母亲的乙肝状态是决定新生儿 HBV 感染与否的唯一因素, 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措施一直儿童乙肝的研究热点。但是新近有研究发现,父亲高 HBV-DNA 载量(> 106 拷贝/ 毫升)显著增加了母亲健康新生儿感染 HBV 的机率,引起了我们对父婴传播的关注。但是父婴传播与母婴传播的发生机制不同, 前者是 HBV 直接整合在精子中引起胎儿感染, 除发生慢性乙肝外, 还可以引起畸形、死胎、流产等, 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措施能阻断父婴传播。因此, 只能通过在孕前降低父亲的 HBV-DNA 载量来降低父婴传播的发生率。如果父母双方均为 HBV 感染者, 则需在孕前降低父亲的 HBV-DNA 载量, 同时在孕晚期对母亲进行产前阻断措施及生后对新生进行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如前所述)。那么,是否进行了乙肝免疫预防就万事大吉了? 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小三阳”母亲的儿童多可完全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