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淡;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淡;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doc

上传人:dyx110 2021/6/1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淡;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淡;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读汉字识中国汉字是表达的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它还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确实,每一个字的诞生,都有诸多构成因素以及变化与演进特点。其中一些汉字甚至记录和承载了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特性、民族的特点、国家的发展,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树立了中华文明的旗帜。淡,往往是个人体验和感受。如果我们刚刚读完“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水晶帘内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等许多温庭筠的镂金错采、雕缋满眼一类作品之后,再读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词句,就会眼睛一亮,这不就一幅着色甚浅的清淡写意画吗?淡的原始义是形容味觉的。关于“淡”《说文》解释说:“薄味也。”“薄味”是什么味?味道是通过味蕾感知的。味蕾在舌上的分布有一定秩序,舌尖对甜味敏感,舌根对苦味、辣味敏感,舌两侧则感觉咸味、酸味,那么淡味由哪里感觉呢?您不必困惑,淡味就是诸味退出了之后,舌面上存留下的那点感觉。正像钱钟书先生所说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是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本来是说的舌头上的感觉,但由于人的感觉的统一性,人们对淡味的感觉扩展到所有的感觉领域,而且还能超越感性引申到理解人生、品诗论文。“淡”成为传统的重要评价范畴。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人生哲学中的“淡”“淡”作为人生哲学中的“准概念”,始于先秦。儒家(特别是子思学派)就把理想的人格追求和士大夫审美趣味定位于淡。现代人对这种人格追求肯定不理解。现代追求的是华彩四溢的人生,是夸张的自我推销和极度的自我张扬。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仿佛非如此则不能生存和发展。你不向人家推销,谁认识你呀?现代人是那么火急火燎地求得社会的知道与理解,而孔子却不慌不忙地告诫“君子”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种思维方式是井然有序的宗法制度和不谋求过度发展的小农经济决定的。人们不希望、也不提倡个人的独特与冒尖。作为宗法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儒家,强调君子要懂得“克己”。孔子的嫡孙子思认为,君子应该善于自我约束,就是身穿光彩四射的礼服,外面也要罩上一件禅衣(如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让它不那么吸引眼球(这与现代少男少女们奇装异服招摇过市正相反)。为人要做到恬淡而有余味,质朴而不失文采,温和却有原则,这才是君子的理想人格。在接人待物上,子思在《礼记・表记》中则主张“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这是他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也是做人之道。君子待人,平平淡淡;小人则是甜哥哥、蜜姐姐,一团烈火。然而君子日久天长,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小人稍有风波,就会露出真相。所以人们总结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子思之儒,在讲做人的道理时颇接近道家,《庄子・应帝王》中也劝诫统治者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点,“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并认为只有这样的统治者才能顺应自然,达到天下大治。应该说庄子、子思所倡导的人生哲学是一种谦抑内敛的文化,他们希望负有管理社会和人民之责的统治者做到这些。统治者不要老觉得自己不平凡,而且热衷表现自己的不平凡,三天两头惦记着做出点惊天动地的事来折腾老百姓。这种想法不仅符合农业文明这个大背景,而且也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