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美团众包 一次“众包”新闻实践带来的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团众包 一次“众包”新闻实践带来的思考.doc

上传人:lily8501 2021/6/1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团众包 一次“众包”新闻实践带来的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团众包 一次“众包”新闻实践带来的思考
众包,2006年6月,美者杰夫·豪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这个概念。2009年3月,他围绕这一概念写了本书《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互联网是众包的重要技术基础,但很多报纸也在有意无意地通过众包来制作产品,效果也不错。佛罗里达《新闻报》的探索什么是众包?比较简洁准确的解释包括以下三种:1、企业原本需要花钱雇人去做的事,用户们却很高兴免费去做。2、由非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内容,消费者兼为内容创造者。3、把传统由内部员工或外部承包商所做的工作,外包给一个大型的没有清晰界限的群体去做。依托互联网的跨地域、全天候、即时互动、海量存储,众包在全球范围内兴盛起来,宝洁、IBM、波音等大公司,纷纷将设计任务、技术难题等放在网上,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由全球网友自主撰写、修改、编辑、审核的“维基百科”,则是众包的典型案例。虽然说互联网是众包的重要技术基础,但很多报纸也在有意无意地通过众包来制作产品,效果也不错。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2006年夏天,美国佛罗里达州迈尔斯堡的《新闻报》接到读者举报,说自已所在的住宅区在安装污水系统时,向居民索要高达45000美元的费用。按正常程序,报社会派一两名记者去做调查,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得到结果,到那时再报道,事情已经没人关心了。这次他们换了个思路,请读者帮忙,找出需要这么高花费的原因。众多读者根据《新闻报》发布的举报文件展开了自己的调查——退休的工程师分析了设计图,会计审核了资产负债表,还有知情人拿出了垄断的书面证据……依托这些读者调查的报道随即连续刊发,引发当地居民极大关注。最后,市政府减收了相关费用,还有一名官员因此辞职。通过众包,《新闻报》在推动事情解决和吸引读者关注两方面都获得了成功。杰夫?豪在书中提出了众包的一个中心理念:比起最具才华最专业的员工,数量庞大而多样化的劳动力群体总是能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把这一理念应用到新闻工作领域,杰夫?豪则这样说:参与者自告奋勇去完成的话题,都是他们熟悉和热爱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他们的优势比职业记者大得多。这是《新闻报》调查报道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很多报纸通过众包制作产品的重要出发点。在一些适合的新闻项目上,《都市快报》也尝试通过众包制作产品,来看一个从出土经幢到传奇小说的例子。参与生产的人最关心生产2006年3月10日,杭州新华路过街地道工地挖出一个石质经幢,高约60厘米,造型优美,幢身中间刻满文字。上面写着:女弟子南阳郡妻叶氏七娘伏为/亡夫潘二郎去辛未年(注:公元971年)三月二十三日下世/七娘遂发志心/敬备净财……这个经幢的文物价值不算高,如果按照常规考古报道来处理,只是一篇小消息,读者也不会有多少阅读兴趣。但叶七娘、潘二郎这两个北宋市井气息浓郁的名字,实在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当时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幢背后又会是什么样的故事?这里面应该有文章可做。这篇文章怎样才能做得出彩?想来想去,我们决定,将这个新闻项目“众包”给广大读者,请大家来写小说。征集启事是这样写的:细看千年前的这件文物,细读叶七娘、潘二郎这两个名字,忽然有种感慨和感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现在热热闹闹的新华坊,1035年前也该很热闹吧……想象1035年前和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人,想象他们的身世,想象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