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苑医院_独上西苑
据信,昭觉本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镇,这一点,可以从原有的两段厚厚的城墙拥着的圆拱城门洞得到印证。传说昭觉古城小巧玲珑,一杆烟的功夫就能把街逛完。平时里,谁家要有个炒菜炖肉什么的,一准就能香飘全城。昭觉后来的旺盛的人气,想必是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凉山建州昭觉成为州府的时候吧。南下的解放军官兵、民改工作队的干部、支边的教师、支前的民工、商贾小贩、厨子裁缝,挑夫走卒凡此种种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调人群中,不乏能工巧匠,正所谓风云际会,卧虎藏龙。当年的他们,给昭觉的天地增添的是何其斑斓光鲜的色彩,给昭觉的社会倾注的是何其磅礴强劲的血脉,给昭觉的人们带来的是何其多的美德、美屋、美衣、美食。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一生就如同一场梦,一场醒着的梦;就如同一场戏剧,一场没有彩排但必须上演的戏剧。在这场梦幻戏剧中,会有无数惊奇、惊喜、惊异扑面而来;会有无数稀奇古怪的事物接踵而至;会有无数个第一次、头一遭要来冲撞你一个初来乍到者的空白神经。无论经历怎样,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是形形色色的“主角”,只是个中况味冷暖自知。这里,我要讲述的就是少小时节在昭觉的一回“第一次”的经历。本来,对于这个大千世界,人们不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判断与标准,也许,只一句“民以食为天”的至理名言,便成就了这许多与此相关的,不再旁依,不再摇摆的观念。“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而现代学术界却有这样的断言:“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吃,这一最为生物化、物质化的层面,可能是理解一个民族精神气质和思想内核最重要的切入点。但这些都是名言经典,高深理论,姑且听之任之,重要的是自己的认知和感觉。我以为,身为高级动物,拥有并保持生命,食品当是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品食当是最美妙的事情之一。长久以来,我一直在内心惊叹造物者的神奇,惊叹一个人何以有如此纷繁的辨色能力,何以有如此细微灵敏的嗅觉器官,何以有如此精密复杂的味觉系统。古往今来,此三者的结合,便有了食的天地传奇的色、香、味;便有了吃的世界无极的喜、乐、欢。我属猴,不知是否与此有关,反正从小到大,我都算得上超级馋鬼。天知道哪来的那么多清口水,遇上有好吃的,看见人吃好的,就很不争气的一个劲地往外冒,怎么忍都忍不住,一听说哪里有吃的,跑得比谁都快,设法弄到吃的,鬼点子比谁都多。困难年代,迫于强烈的饥饿感,我们一帮野小子都是些“瞎胆大”,不分动物植物,凡是人说或感觉能吃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往嘴里放,往肚里填,大有比超“神农尝百草”的气势,无形中应验了民间流传的“一动便是肉,一绿便是菜”的说法。那时节,虽是物质严重匮乏,但给人的感觉是美味特别美,美食特别多,是什么都想吃,是什么都好吃。虽是“计划经济”,但小吃总是有的,饭馆总是有的,而且传进耳朵的都是馆子里的炒菜是如何如何好,馆子里小吃是如何如何的绝,来自川西平原天府之国,成都、乐山的大师傅的手艺是如何如何的高超。于是,“上馆子”就成了当时的一种奢侈行为,一种我等平民百姓常常的期待久久的向往。昭觉那时已有大大小小的不少馆子,分散在不多的几条街道上。宽畅的新街上有两家馆子印象最深,一家是油饼店,一家就叫西苑食堂。油饼店卖油饼、油条、麻花。油饼又分糖心饼和纯面饼,但无论是哪种油饼还有油条都是外酥里泡,口感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