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登革热50777.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登革热50777.doc

上传人:yixingmaob 2016/6/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登革热50777.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所引起,经硬蜱(tick) 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症性多系统损害, 除慢性游走性红斑和关节炎外, 还常伴有心脏损害和神经系统受累等症状。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一)传染源:贮存宿主为啮类动物和蜱类,患病和带菌动物是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人因被携带螺旋体的硬蜱叮咬而感染。(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但多见于进入或居住于林区及农村的人群中, 男性略多于女性。外周血象基本正常, 血沉轻度增快, 血清中冷沉淀免疫球蛋白可阳性, 转氨酶可升高。从血、脑脊液及病变皮肤等标本中可检出螺旋体。采用免疫荧光、免疫转印等方法可在患者血中测出特异性抗体。病原体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检测具有确诊意义。对一期病人, 首选四环素, *** 250mg/ 次, 一日四次。亦可用青***或红霉素治疗。对二、三期病人,可采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登革热( 骨痛热) 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 高热, 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 极度疲乏, 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传播媒介伊蚊。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伤寒( typhoid fever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 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 腹部不适, 肝脾肿大, 白细胞低下, 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本病又称为肠热病( enteric fever ) 。但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系病原经血播散至全身全器官,而并非肠道局部病变所引起。肠出血和肠穿孔为其主要及严重并发症。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伤寒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尿排出后, 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等传播。其中, 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亦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污染也可引起本病的流行, 而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多。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其中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 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一)诊断标准 1. 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 40 ~ 41 ℃)为时 1~2周以上, 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 相对缓脉, 皮肤玫瑰疹, 肝脾肿大,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 嗜酸性粒细胞消失, 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 戒指细胞), 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2. 确诊标准疑似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1 )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2)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 80 ,“H”抗体凝集效价≥ 1∶ 160 ,恢复期效价增高 4 倍以上者。(二) 鉴别诊断伤寒病早期(第1 周以内), 特征性表现尚未显露, 应与病毒感染, 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病相鉴别。伤寒的极期(第2 周以后), 多数病例无典型伤寒表现, 须与败血症, 粟粒性肺结核, 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