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微量元素何为微量元素?元素,又称化学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并且能构成一切物质。?微量元素是相对主量元素(大量元素)来划分的,根据寄存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目前较受关注的主要是两类,一种是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另一种是非生物体中(如岩石中)的微量元素。?人体是由 60 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每人每日膳食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特点 1 相对性一种相同的元素在某一学科中可作为主量元素,而在另一学科中却作为微量元素,例如, 氢在生命化学中是主量元素,而在材料科学中常作为微量元素另行研究。 2 低浓度在任何生命体中元素均是微量的,并且必须服从 Henri 稀溶液定律和 Nerst 分配定律。 3 普存性普存性即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纯的物质。 4 重要性元素在所有的研究体系中虽然丰度很低, 但却具有极其重要的特定效应。 5 相关性相关性即不仅要考虑它们单个的行为,更重要的探讨其相互关系。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 Fe ) ?碘( I) ?锌( Zn ) ?硒( Se ) ?铜( Cu ) ?钼( Mo ) ?铬( Cr ) ?钴( Co ) ?氟可能必须的微量元素铁成人体内铁的总量约为 4-5g ,分为功能性铁和储存铁。功能性铁是铁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中血红蛋白含铁量占总铁量的 60~75% 、 3% 在肌红蛋白、 1% 为含铁酶类(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酶等)。其余则为储备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于肝脏、脾脏和骨髓中,约占总铁量的 25%~30% 。正常男性储存铁约为 1000mg , 女性仅为 300~400mg 。生理功能铁为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 A及一些呼吸酶的主要成分,参与体内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铁与免疫关系密切,铁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功能。但当感染时,过量铁促进细菌生长,对抵抗感染不利。铁元素催化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 A、嘌呤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缺乏症状与后果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方面,人及动物实验皆记实缺铁的一项特点是抗感染能力降低。 1、体温调节方面,缺铁性贫血的另一特点是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的能力受损。 2、铅中毒方面,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缺铁会增加铅的吸收。 3、有的妊娠后果,汗多浒病学研究表明妊娠早期贫血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有关。 4、铁缺乏症症状包括皮肤苍白,舌部发痛,疲劳或无力,食欲不振以及恶心。铁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临战的反应速度。 。 。 ,细胞供氧不足。其结果是整天无精打采,疲劳而倦怠,比较容易被感染。过量表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铁量的增加,可使铁在人体内贮存过多,因而可引致铁在体内潜在的有害作用,体内铁的贮存过多与多种疾病如心脏和肝脏疾病、糖尿病、某些肿瘤有关。肝脏是铁储存的主要部位,铁过量也常累及肝脏,成为铁过多诱导的损伤的主要靶器官。肝铁过载导致: 1、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2、肝细胞瘤。铁过量与心脏疾病关系的探讨,已见诸多报道。许多作者认为,铁通过催化自由基的生成、促进脂蛋白的脂质和蛋白质部分的过氧化反应、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等作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铁过多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增强,导致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直接损伤 DNA ,诱发突变,与肝、结肠、直肠、肺、食管、膀胱等多种器官的肿瘤有关。膳食参考摄入量年龄 每日摄入量 孕妇 0— 岁 早期 15mg 岁—1岁 10mg 中期 25mg 1岁—4岁 12mg 后期 35mg 4岁—7岁 12mg 乳期 25mg 7岁— 11 岁 12mg 11 岁— 14 岁男 16mg 女 18mg 14 岁— 18 岁男 20mg 女 25mg 18 岁— 50 岁男 15mg 女 20mg 50 岁 15mg 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三价铁形式存在,少数为还原铁(亚铁)。非血红素铁。主要以三价铁与蛋白质和有机酸结合成络合物。这种形式的铁必须与有机部分分开,并还原成二价铁后才能被吸收。如果膳食中有较多的植酸或磷酸,将与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