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三国演义电视剧观后感
天时:曹操
一代枭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
最喜欢曹孟德的地方:真实。
误杀吕伯奢一家之后,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认为志不同道不合,弃他而去。曹操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刺杀董卓失败之后,他一个人招兵买马,从无到有地辛苦创业。当别人忙于争夺地盘之时,只有他独具慧眼,乃至“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了天时。
曹操虽说多疑,可也很有容人之量。他手下谋士猛将众多。关羽降,操厚待,关羽走,操守诺,放之。虽说后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但并不能说这是操想杀关羽的旨意。关羽重情义,这才有了后来“华容道”上放操等一行人的故事。曹操也重情,郭嘉死,他的痛苦和眼泪是发自肺腑的,后来数次提起郭嘉,对郭嘉仍旧念念不忘。猛将典韦为救操而死,操的眼泪真心中又带了好些愧疚(只怪操好色、张绣的婶母魅力太大)。
曹操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曹操横槊赋诗的场景至今仍激荡着我的内心。曹操的儿子个个都很优秀。曹丕、曹植不用说了,就连早逝的曹冲都是才气洋溢。曹冲称象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曹彰武功很好,打仗很勇敢。这个人可能是色素比较低,须发都是黄色的。据说曹操在战场上失利时就大呼“黄须儿何在”。
在曹氏父子三人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说实在既不是曹操也不是曹丕,而是曹植。曹操处于建安诗歌的初期阶段,他的诗比较古朴、直率,而在魏晋南北朝以后,诗歌的发展趋向于骈偶与华丽,曹操的诗风与当时时代的潮流相违背,所以对后来影响不大。曹丕的诗也讲过了,王夫之《姜斋诗话》对曹丕评价说,由于曹丕是一个天才,因而就“绝人攀跻”。意思是说,曹丕是凭他诗人的感觉取胜的,你要是天生没有这种诗人的感觉,你就很难学曹丕的诗。而曹子建的诗呢?王夫之也说了,说他是“与人以阶梯”。他给你一个台阶,你可以跟着他走上来。正是由于曹植的诗可以供后人学习,所以他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最先开一代风气的是曹操。他酷爱文学,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富有创新精神,创作时不受传统思想和形式的约束,直抒胸臆.直言事理,下笔无所顾忌。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有爱惜人才、看重文士的思想,因此,大批著名文人,如大家熟知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刘祯等都云集麾下。曹丕、曹植对建安文人更是象好朋友一样相处,“行则同舆,止则同席”。这无疑提高了文人的地位,鼓舞了文学创作。
在这一点上,孙权和刘备远远比不上。曹操的形象是立体而又丰满的。三国里,我最喜欢的人当属曹操,其次是周瑜。
地利:孙权
守着父兄打下的江山,也属不易。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曹操率军进攻东吴,孙权亲率7万军队迎战,曹操打了败仗就屯兵江北不出战,权乘船刺探军情,曹操见孙权军纪严明,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的儿子不过像猪狗罢了,观后感《电视《三国演义》观后感》。”
双方对峙一月,曹操就撤军。
不过,我个人更感兴趣的却是儒将“周瑜”。周郎统率万军,游戏自如,知己知彼,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