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地质学基础知识修订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18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质学基础知识修订稿.docx

上传人:晓熙 2021/6/14 文件大小:1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质学基础知识修订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WEIHUA1688】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
作者: 来源: 点击数:更新时间:2015-07-03
地质学基础知识
?
地球及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
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
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
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岩石
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
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2、倾入体的产状:岩墙、岩床、岩盘与岩盖、岩株、岩基。
3、火成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4、火成岩的分类:根据二氧化硅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5、岩浆岩最主要造石矿物:石英、正常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前四种为浅色矿物,后四种为暗色矿物。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面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分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沉积岩等作用。
(二)剥蚀作用:地下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面岩石进行破坏并将产物搬运的过程。剥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化剥蚀作用。
(三):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河流、海浪、风、冰川等运动介质转移离开原地到它处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可分为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
2 . ,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可分为机械沉积和化学沉积、生物沉积。


: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
:碎屑结构、、生物结构、豆状结构。

:块状层>1m厚层1m~中厚层~薄层<。
:水平和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1).波痕(2).泥裂
:(1).火山碎屑岩(2).陆源沉积岩(3).内源沉积岩。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一、变质作用
㈠变质作用的概念
变质作用是内力地质作用的一种,它是地壳物质不断变化和相互转换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是原岩改变其成分、结构、构造变成新岩石的作用。
特点:是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的,并且物质的变化在固态下
㈡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
一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这些因素在矿物和岩石的变质过程中经常是相互配合,共同期作用的。

温度在变质作用中主要起以下作用:
(1)在化学成分不变的条件下的重结晶作用
(2)促使矿物成分之间重新组合形成新矿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