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钻石行业乱象:合成钻石真假难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很多人心目中,钻石代表着真心实意和天长地久,然而你可曾想过,钻石行业也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乱象呢? 近日,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爆出猛料:去年该中心检测出 CVD 合成钻石达 100 多粒,这种近乎以假乱真的合成钻石已经悄然流入广东市场。虽然这批货物并非来自零售商家,却足以使广东地区的消费者乃至珠宝销售企业感到惶恐。除此之外,标识混乱、以次充好和偷工减料等问题也在钻石行业中较为常见。专家表示,目前钻石消费市场可谓陷阱重重,要想实现钻石的保值增值功能,必须要巧识乱象,规避陷阱,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非常重要。 CVD 合成钻石真假难辨关于 CVD 合成钻石,业内人士并不陌生。去年以来,这个名词不断出现在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耳中,一度让人谈之而色变。按行规,人造钻石需要在钻石的腰部注明“人造”字样,可以用英文或者中文,但是一些不法之徒为了鱼目混珠故意不做标注。由于人的肉眼与一般检测工具(如显微镜)根本无法鉴别出这种合成钻石,所以不少专业的研究鉴定机构在这种合成钻石的手里栽过,业界甚至一度召开大会专门研究如何识别这种高度仿真的合成钻石。有业内人士曾表示,CVD 合成钻石并没有大批量流入中者从公开资料获悉,北京、深圳的相关部门曾查出过两批次、共计 64粒合成钻石, 其大小也均为 ~ 克重量的常规产品,并未给市场带来太大危害。但是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此次公布的数据,的确让广东地区的消费者乃至珠宝销售企业感到惶恐。该机构的负责人透露,这100 多颗合成钻石并非来自散客,而是来自一位自称从事钻石贸易的货主,他拿出 100 多粒大钻石要求检验站检测并出具结果。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 3年前购买、但一直没有机会使用的两款新设备发现, 100 多粒确实为钻石,但与天然钻石相比有异样。检测人员进一步对其进行对比, 确定 100 多粒钻石全系“CVD 合成钻石”。据了解,要检测 CVD 合成钻石一定要用专业机构的光谱仪器,研究其内部生产结构,才可作出正确判断。该负责人坦言, CVD 合成钻石的检测难度非常大, 目前国内具备合成钻石检测能力的珠宝检测机构不超过 15家。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主任郭清宏提醒广大消费者,对于来路不明的钻石一定要谨慎购买,对于正规出售的钻石类首饰也一定要仔细查看其是否附带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标识混乱,证书也被动手脚在真假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不少商家还是不敢轻易造假,但是钻石销售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以次充好或者胡乱标识的问题,这也是钻石消费领域投诉最多的问题。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家住济南的董女士在六福珠宝购买了一个钻石吊坠,回家后发现钻石证书信息与网上鉴定信息并不一致:钻石的重量不同,连检验师的名字也不一样。为了慎重起见,董女士将钻石吊坠送到了市质监局检测,结果显示钻石是正品,但是总质量为 克,比证书上轻了 克。对此,一位长期从事钻石鉴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钻石的品质由重量、颜色、净度、切工的 4C标准而定;不少商家为了谋利,悄悄给自己的产品升了级。譬如说重量,国家宝玉石质量监督条例上明确写明:钻石以克拉计算重量,小数点后保留两位,第三位“八舍九入”。但很多知名商家连“四舍五入”都不会遵循,只要小数点后第三位有数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