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浙江大学).doc

格式:doc   大小:54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浙江大学).doc

上传人:df158687 2021/6/15 文件大小:5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浙江大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歌唱教学《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执教: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王娜

教学内容: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材分析:
《友谊的回声》是人音版课标教材第七册第七课中的一首歌曲,整首歌曲旋律连贯、流畅,表达了对同学间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

歌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歌曲的前奏部分, 一开始,便出现纯四度的大跳音程,旋律悠扬,富有动感;切分节奏的两次运用,使音乐更具有向前的推动感。第一乐句从较低音区开始,旋律线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与歌词意境紧密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寂静的山水风景图画,让人仿若置身于画面之中。第二乐句采用了带切分节奏的节奏型,“我喊一声,喊一声”情感递进关系由此在音乐中得以诠释。随后作者采用了相同音型的反复运用,并运用了“强”和“弱”的力度变化,回声连绵不断,形象地描绘了山谷回声,让人仿佛置身于山谷中,聆听着神秘的回声。第三乐句旋律由bE调转为bA调,并充分运用了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将“回声”的神秘之感表现得更为生动。随后音乐的调性重新回归到bE调 并结束在主音do上,让音乐有了一个暂时的结束之感。
第二乐段的前四小节 调性再次转到了bA调。旋律以模进的方式开始,歌曲曲调重复了第一乐段的第三乐句 表现出浓浓的友谊之情,将歌曲的情感推向高潮,最后采用“渐慢”的形式,表现出了对友谊这一音乐主题的由衷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视唱乐谱的能力,在歌曲中出现的切分节奏是学生在以后才需要认识的音乐知识,本课时只需要感知切分节奏在歌曲情绪的发展中所起到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学****的音乐知识是:认识“f”、“p”这两个力度记号。这是本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学****的新的音乐知识点。
在歌曲中,最高音出现在小字二组的bE,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唱好这样的音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采用移调的办法解决高音的演唱,先从D调进入,通过练****后再用bE调演唱。
歌曲的旋律连贯、流畅,在演唱时需要保持好歌唱的气息,用连贯的声音演唱。这种歌唱技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已经技能了解和掌握的,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地关注,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在歌曲旋律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虽然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休止符停顿的时值长短将有可能是学生演唱以及音乐形象的表现时出现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友谊的回声》,感受连贯起伏的音乐旋律所带来的充满遐想的音乐感受,并通过“回声”体验、感悟同学间真挚的友谊之情。
2、认识“强”、“弱”的力度记号,认识力度记号在表现歌曲情感上的作用,并在歌曲演唱中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力度,并用连贯的声音表达音乐情感。
3、通过对比体验、实践、反复聆听和演唱歌曲,以模唱、视唱、歌唱、师生接唱,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力度记号:“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