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工艺报警管理精选文档.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艺报警管理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秀英 2021/6/16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艺报警管理精选文档.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TTMSHHJ8】
工艺报警管理精选文档
工艺报警管理
目的
为加强工艺报警的管理,减少人为失误,避免严重的工艺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此规定。
范围
报警管理的范围包括生产工艺参数(液位、压力、温度、流量等)、在线分析参数(PH、H2、CO、O2、COD等)和有毒有害、火灾报警。
职责
1、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工艺参数和在线分析参数报警的指导、统计;
2、消防部门负责对火灾报警的指导和统计;
3、各分厂(车间)是以上各类报警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负责对报警的确认、统计、分析和采取相应措施;
4、与以上报警有关的部门应积极配合分厂、车间做好上述报警的辅助工作。
5、各企业应根据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明确生产工艺参数、在线分析参数、有毒有害火灾报警的管理职责。
理想的报警次数
为减少操作员人为失误,降低操作员工作负荷,根据国外研究,理想的报警频率如表1所示下:
表1 理想的报警频率
KPI
目标
工艺稳定状态
1次/10分钟或更少
异常状态
10次/10分钟或更少
平均的工艺报警率
5次/每小时(120次/每天)或更少
工艺紊乱的10分钟内的报警次数
10次或更少
没有消除的报警(超过一天)
0
没有经过审批同意的报警设定值的改变
0
注释:
工艺稳定状态---指一名操作员有效响应和处理报警的最多报警点数;
异常状态---指在异常时,一名操作员很难响应和处理的报警点数;
平均的工艺报警率---指一名操作员预计能响应和处理的报警频率;
4、工艺紊乱的10分钟内的报警点数---在工艺紊乱时10分钟内最多的报警点数。
报警处理的原则和要求
1、岗位操作人员发现生产工艺参数报警时,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确认,包括及时安排外操和仪表等相关人员进行确认,并进行判断和分析,以采取措施,使工艺参数恢复到正常操作的范围。如认为属于误报的,应安排外操和仪表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确认,直至找到报警的真正原因,并采取措施消除误报;
2、多个报警同时发生,岗位操作人员应迅速切换至报警页面,并优先解决最可能影响装置安全的报警,其次再解决生产和质量的报警,直至消除各报警;
3、当操作员工对报警的原因有疑问时,请汇报班长,不要擅自采取措施,以免影响生产的稳定,造成更严重的安全事故;
4、当班组长对报警的原因有疑问时,请汇报车间技术员或主任,不要擅自采取措施,以免影响生产的稳定,造成更严重的安全事故;
5、在紧急情况下,班组长有权停车;
6、如因管线和设备泄漏或火灾造成有毒有害和火灾报警的,应按照《蓝星公司应急预案》和《企业应急预案》,启动相应层级的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处理和恢复;
7、企业应每天检查单个操作员的报警情况,检查报警的时间和报警响应直至消除报警的时间,以便找出报警响应直至消除时间过长的工艺参数,并进行原因分析,即分析出设计组态的问题,或员工缺乏培训,或报警点过多,或员工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8、企业应每月对每个操作员负责区域的报警情况按照“第四项理想的报警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报警次数是否过多或过少。并分析造成报警过多或过少的原因,采取措施,以便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