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人教版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体会反思.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体会反思.doc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1/1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体会反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体会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根据这一精神,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和社会,关注亲情、友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用一定的手段协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而并非让学生作为被授子知识的对象。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发性学习,增强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实践中,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种是自主搜集材料法,一种是教师推荐与学生讨论结合法。一学期下来,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的人文素养框架。 
自主搜集材料法 
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课文中完成,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时,我布置学生进行了大量课前准备工作,并在课堂上做成果展示。因为这一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学生搜集资料,可以大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化石吟》时,提前让学生按座次自然分为八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化石的资料,并在新授课上派代表进行展示。在课堂上,学生分别展示了本组的材料搜集成果。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精美图片;有的是从书籍上摘抄的段落;有的到图书馆查到了图文并茂的资料。每一个人都动手参与,每一组都有成果。这样一来,课文中提到的恐龙、猛犸在孩子们的眼中就不再陌生了。这样做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培养他们对考古学的兴趣。在处理本单元其他课文时,均采取了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一个 
单元的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搜集材料的练习。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关于人生的内容时,每学完一篇课文,我就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并进行摘抄,写成读书笔记。《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是台湾作家,自幼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残疾。但她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成为知名的华人女作家。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查找资料,看看哪些名人、伟人身患残疾,但热爱自己的生命,并通过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以说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针对课文进行的材料搜集,恰恰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和再提高,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观的取向。 
教师推荐与学生探索结合法 
人教版的语文新教材饱含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人文因素,从课文内容选择的角度上即可见一斑。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编者选用了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和当代著名学者周的散文《人生寓言》(节选)。这两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内涵深刻。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推荐了多种背景资料,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文学视角和社会视角。 
《行道树》与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环保”息息相关,向感情趋于冷漠的现代人传达了一种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