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销售的成败, 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 (1) 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2) 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3) 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4) 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5) 拟订整车技术文件。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6) 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如: 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 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 ;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 (2) 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 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 (4) 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 (5) 对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 (6) 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 (7) 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8) 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 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 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 ,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 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 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 (1) 用户第一原则: 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对一台车的评价指标是多方在面的,且极具社会性和时代性,作为用户,一般会从以下方面作出选择: a )造型是否有时代感,能否体现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或阶层; b )驾乘是否舒适,操纵是否方便; c )工作是否可靠,维修是否便利,备件供应是否充足; d )各项技术性能等(如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机动性、货厢结构与尺寸、舒适性、排放可靠性等)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e )售价(或性能价格比)是否合理; f )使用、维修成本是否低廉。(2) 贯彻“三化”原则: 贯彻“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部件设计标准化”,可以大大减小零部件品种、降低成本、方便维修、减少投入, 所以在设计一个新车型时, 要考虑它的系列化变形的需要, 最好系列车型一次性进行总体设计, 同类零件进行合理的分档加以系列化, 以满足用最少的零部件组合尽可能多的产品。(3) 层次设计相互交叉的原则: 汽车设计过程从整车到零部件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上一个层次是下一个层次的设计依据, 而下一个层次主要围绕上一个层次的基本技术要求来进行工作, 且上、下层次应及时协调、沟通。第一层次: 包括总体设计造型、外型造型设计、总布置尺寸设计、各系统或总成的性能要求和主要参数选择等。第二层次:包括汽车各系统或总成结构型式的选择、分析计算、特殊的运动校核。第三层次:零件结构、尺寸、材料的确定,受力分析、运动分析; (4) 遵循法规原则: 汽车在交通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及出口国的法规要求,而且各国的汽车法规都在不断地修改完善,所以,新开发的车型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法规, 还要满足完成开发时或预期未来某一时间的法规,使产品的某些技术指标适当超前。 4、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1) 制订设计方案和选型:通常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一般需做以下工作: I、收集国内外同类型汽车的技术资料,为性能参数、零部件结构、产品系列、技术水平、适用法规、产品优缺点等。 II、使用调查:目的是了解用户对汽车型式、载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了解使用条件(为道路条件:一般公路或高速公路,平原或山区、坡道大小等,气候条件和地区海拔高度) ;了解使用,货物种类、装卸方式、运距、是否拖挂、功率输出等;了解同类车型的实际使用情况、优缺点,特别是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稳定性、可靠性、承载能力、维修方便性以及用户对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转向器、车架等主要零部件结构型式、品牌的偏好。 III、了解本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员工素质等条件,掌握本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劣势。 IV、给出主要性能指标和经济性能指标,制订出技术性能、经济指标、技术继承性和维修性的优先保证项目。 V、在以上基础上作出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