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古代建筑之柱 柱础.docx

格式:docx   大小:15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建筑之柱 柱础.docx

上传人:满腹经纶 2021/6/18 文件大小:1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建筑之柱 柱础.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古代建筑之柱 柱础
中国古建筑构件——柱
在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一切骨干木构件均称为大木。如柱、梁、坊、斗拱、檩、椽等。而负责制作
组合、安装这些大木构件的专业称作大木作。

柱是一种直立而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
一、柱的分类
(一)、按柱的外形分
有直柱、梭柱之别。直柱即无卷杀的柱,此外还有人像柱、束竹柱等
(二)、按柱的断面形式分
中国古代建筑中大多使用圆柱。此外尚有方柱、八角柱、凹棱柱等断面形式。
(三)、按柱所在位置及功用不同分类
按柱所处位置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大类。具体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檐柱
位于建筑最外围的柱柱叫檐柱。其主要功能为承载屋檐部分的重量。
2、金柱
位于檐柱以内的柱子,除顺建筑物面阔方向中线上的柱以外,都叫金柱。金柱依位置不同又有外围金柱和里围金柱之分。相邻檐柱的金柱称外围金柱(又叫“老檐柱”)在外围金柱以内的金柱称里围金柱。若一座建筑中没有用里围金柱,则外围金柱即简称金柱。金柱承受屋檐部分以上的屋面重量。在重檐建筑中,金柱上端向上延伸,直达上层屋檐,并承受上层屋檐重量,这样的金柱叫重檐金柱。
3、中柱
位于顺着建筑物面阔方向中线上的柱叫中柱。中柱直接支撑脊檩,将建筑物进深方向的梁架分为两段。中柱常用在门庑建筑中,而殿堂建筑一般不用,以扩大室内空间。
4、山柱
位于建筑物两山的中柱叫山柱。山柱常用于硬山或悬山建筑的山面。在门庑建筑或民居中常可看到。
5、童柱
下端落在横梁(如桃间梁、桃间顺梁、趴梁上),上端象檐柱或金柱一样乘托梁坊的柱叫童柱。因其下端不落地,所以柱均比较性。这类柱常见与重檐或多重檐建筑中。
6、角柱
凡位于建筑物的转角处,承托不同角度的梁坊的柱叫角柱。角柱按其位置不同,又有角檐柱、角金柱、重檐角金柱、角童柱之分。
7、雷公柱
雷公柱有两种,一种是庑殿建筑正脊两端用于支撑向外挑出的脊桁的短柱子叫雷公柱,另一种用于园攒尖或多角攒尖建筑中的保顶中心下方,用由戗支撑的短柱子也角雷公柱。
柱建筑物中用来承托上部重量的杆体。
二、位置或功能分类
1. 檐柱,建筑物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也叫外柱,前后檐都有。
2. 金柱,檐柱以内,除了处在中轴线上的柱子外,其它都叫金柱。一般小型建筑只有前后各一列金柱或没有金柱;大型建筑大多前后各两列。无论前后,离檐柱较近的称为外金柱,较远的称为里金柱。重檐顶建筑中,支撑上檐的金柱称为重檐金柱。
3. 中柱,处在建筑物中轴线上,顶着屋脊,但不在山墙之内的柱子。
4. 山柱,在山墙之中,并从山墙之内直顶屋脊的柱子。
5. 童柱,下部不落地的短柱,一般下端直接立在梁、枋上,上端功用与檐柱、金柱相同。
6. 瓜柱,立在两层梁架之间或梁与檩之间,形体短小。宋时称侏儒柱或蜀柱。
金瓜柱,位于金檩下方的瓜柱。
脊瓜柱,位于脊檩下方的瓜柱。
7. 角柱,山墙两端,处在建筑物转角处的柱子。
8. 廊柱,支撑廊檐的柱子,包括单独建筑的游廊和房屋周围的回廊等所有廊子的柱子。宋称副廊柱。
连廊柱,在带廊子的建筑中,廊子的两头又连着一段游廊,连接处的廊柱称为连廊柱。
雷公柱,庑殿顶建筑中,用于支撑山面挑出的脊檩,攒尖顶建筑中,直接悬在宝顶下,只以若干戗支持。下部立在太平梁上,下方柱头常做成垂莲形。亦见“梁架结构”中的太平梁。
三、外形分类
斗接柱,由两段或两面以上木料连接而成,接头处以暗榫相连。
抹角柱,将方柱的四角切去。
包镶柱,中间用一根较大的木料为心柱,四围用多块较小的木料包镶。大木料不够,要要求使用比木料更大的柱子时使用。
梭柱,两端细,中间粗,形如织布用的梭子。
瓜楞柱,将圆形柱子的外表面做成多瓣形。
梅花柱,将方柱的四角做成两个梅花瓣形状。又称海棠瓣,或讹角柱。
圆柱、方柱、六角柱、八角柱
四、其他
柱础,建筑物所用木柱下垫的石墩。主要用来承载与传递上部的负荷,并防止地面湿气腐蚀木柱。
有鼓镜、鼓蹬、覆盆、如意形、花瓶式、梯形、联办(两个柱础相联)等式样。有人物纹、动物纹、莲花纹、龙纹、凤纹、鱼纹、水纹、云纹、瓜楞纹、花草纹等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