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一(下)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硫(除了浓硫酸其他价态的硫元素都是以还原性为主)
-2 0 4 6
H2S S SO2 H2SO4
强还原性 弱氧化性 (浓)强氧化性
强还原性
S
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存在于火山口或地下岩层
化学性质:
S+2KNO3+3CK2S+3CO2↑+N2↑(黑火药爆炸)
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与氯气、氧气跟金属对比可知,氧化性:氯气>氧气>硫△
Fe +SFeS △
2Cu+SCu2S
Hg+SHgS
△
H2+SH2S
还原性:
点燃
S+O2SO2 (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
H2S
物理性质: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
化学性质:硫元素体现还原性,氢元素酸性、氧化性
与O2反应时不同比例产物不同,要会判断。另外计算时可认为先生成硫,氧气过量时与生成的硫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2H2S+3O22SO2+2H2O (发出淡蓝色火焰)
点燃
2H2S+O2(不足)2S+2H2O (H2S不完全燃烧)
2H2S+SO23S+2H2O
硫化氢还原性很强常见氧化剂(氧气、浓硫酸、硝酸、卤素单质、酸性KMnO4、臭氧、过氧化氢、Fe3+均可氧化硫化氢)
弱酸制强酸的原因是硫化铜和硫化铅是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
H2S + CuSO4 = CuS↓(黑)+ H2SO4 (检验H2S)
H2S + Pb(NO3)2 = PbS ↓(黑)+ 2HNO3 (检验H2S)
硫化氢的制备:
原理:FeS+H2SO4FeSO4+H2S
装置:固液不加热
收集:向上排空气或排饱和NaHS溶液(平衡移动有关)
SO2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大于水,1:40溶于水
化学性质:亚硫酸的酸酐,处于+4价态,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但氧化性很弱(只能氧化硫化氢),以还原性为主。
酸性氧化物
SO2+H2OH2SO3 (二元中强酸)
2H2SO3+O22H2SO4
氧化性:(唯一)
2H2S+SO23S +2H2O
还原性:
2SO2 +   O2    2SO3(SO2的催化氧化)
SO3+H2OH2SO4
4、5是工业制硫酸原理
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还原性)
漂白性(使品红褪色,可逆,与氯气漂泊原理不同且不能漂白石蕊试液)
(SO2和SO32-均可被硝酸、卤素单质、酸性KMnO4、臭氧、过氧化氢等物质氧化,氧化产物为SO42-,若此时加入Ba2+会产生白色沉淀,因此1、SO2通入BaCl2中不能产生沉淀,而通入硝酸钡中产生白色沉淀。2、在实验室里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常常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CO32-、SO32-、Ag+等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SO42-)
二氧化硫实验室制法:
原理:Na2SO3+H2SO4(较浓70%-80%) Na2SO4+SO2↑+H2O
装置:固液不加热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NaHSO3
酸雨问题自己看书
H2SO4
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高沸点酸)、密度大
化学性质:酸性、强氧化性
(一)酸性(与碱、碱性氧化剂、指示剂略)
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都是强酸,抢了氢离子就跑)
NaCl+H2SO4(浓) NaHSO4+HCl↑
微热
NaNO3 + H2SO4(浓)NaHSO4+HNO3↑
(二)吸水性(物理性质,吸现成的水)做干燥剂
不能干燥
碱性气体:NH3
还原性气体:H2S、HBr、HI
(没有中间价态,因此能干燥SO2)
(三)脱水性(从有机物中把碳氢以水的形式“脱”出来)
浓H2SO4
黑面包:C12H22O1112C+11H2O
疏松多孔是因为浓硫酸与生成的碳继续发生反应生成CO2与2SO2
△
(四)强氧化性
1.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氧化性和酸性)
剧烈反应,铜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成绿色,品红溶液褪色
△
C+ 2H2SO4(浓)CO2↑+2SO2↑+2H2O
还能与硫单质(需加热)、铁铝金属(常温钝化加热反应)硫化氢、HBr、HI等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硫酸盐
各种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