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7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dwiirh 2021/6/18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作者及作品简介]
  同学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进入中学以后,我们还要学****鲁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有必要对他的生平有个初步的了解。
  鲁迅姓周,原名樟寿,字豫才,他在南京水师学堂的时候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1919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他是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6岁人私塾,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教他的老师是寿镜吾先生,寿老师自20岁考取秀才后,就没有再参加乡试,决定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长达60年之久。鲁迅对寿镜吾老师很尊敬,他在南京读书、东京留学的时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老师。
  自1907年到1936年,鲁迅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译文、日记、书信等共八百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了人民革命事业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了鲁迅的历史功绩,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人《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阅读指导]
  —、默读第一段,选文中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二、齐声朗读第二段。读后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①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①鸣蝉、叫天子、黄蜂。②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③写的都是动物。)
  4.请同学速读此段下面的内容,然后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
  (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复述这部分内容。)
  5.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
  (①先写动物,后写植物。②参考答案: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三、速读“美女蛇”的故事,读后记住故事情节。老师请一位同学到台前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故事。
  (不必背课文,力求有感染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听后请大家补充或更正。
  2.评议这位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体态是否自然大方,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表情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