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晋灵公不君》教案
教学目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背诵文中的名句。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
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晋灵公时,有一位大夫,名叫赵盾,他忠于国事,敢于直谏,体贴下
情,尊重史官,是孔子眼中的“古代的好大夫” ,但却背上了“弑君
的恶名,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晋灵公不君》 ,了解这
一史实。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准备朗读。
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适时指导。
.详看注释,疏通文意。
(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发现疑
问,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 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也不能解决的问
题可在组与组之间交流,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 2)翻译全文。
请同学翻译全文, 在翻译的时候特别注意理解课后练习四中的词语以
及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句式。翻译时,要求字字落实。
三、熟读课文,研讨交流
,思考课后练习一和课后练习二,先在小组内研讨
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同学交流时, 可以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也可以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的
话来回答,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诵读体会
文中表现晋灵公 “不君” 的文字和表现赵盾为 “古之良大夫” 的文字,
体会“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2)学生在回答课后练习二时,教师提示同学要清晰有力地表明自
己的思想和见解。这一问题的研讨交流,加深了对“春秋笔法”文化
内涵的理解。
四、再次朗读课文
请同学再次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春秋笔法”的文化内
涵。
五、布置作业
.课下自己积累在本课学习到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背诵文中的名句。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 ,继续深入体会“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完成课后练习三。
板书设计:
晋灵公不君
《左传》
词语、句式:君、骤、贼、饮、死、食、免、书法、莫之继也。
厂秉笔直书
春秋笔法J 简约含蓄
合乎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