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39].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39].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6/1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39].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学****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领悟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极其重要性。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难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探究“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的原因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魏永康的经历:
两岁:认识1000多个汉字;
四岁:学完初中课程;
八岁:考入重点中学;
十三岁:湘潭大学物理系;
十七岁: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2003年7月,因生活不能自理,被学校劝退。
让学生谈谈感受,引出高分低能的结论,板书课题。
二、预****检测
1、了解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2:生字词
⑴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⑵释词: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二、整体感知
1、看到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在文中画出每段的关键句,且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明确:a、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探察、探究。
物,物体、事物。
致,达到、得到。
知,知识、认识。
b、“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
c、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三、合作探究:
1: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作者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学生浏览课文,筛选信息,合作讨论,形成一致观点)
明确:前面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我认为作者讲了三方面的道理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论点的:
道理⑴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
道理⑵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道理⑶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什么?
明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