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送友人》教学设计[72].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送友人》教学设计[72].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6/1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送友人》教学设计[7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送友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掌握诗歌的内容,了解李白诗作的豪放风格。
2、通过诵读、比较、质疑、品析等方式,理解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简单学习理解诗歌的方法。
3、感受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情,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传统意象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伟大乡愁诗诗歌,人余光中曾写过这样几句诗: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几句诗是赞美哪位诗人呢?李白的诗歌你们能背多少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比赛背诵李白诗歌。李白的一生,朋友遍天下。他有许多送别诗,今天,我们又将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送友人》。
二、朗读诗作,整体感知
(一)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读准节奏、重音, 把握语速、感情,押韵的字要读得响亮而悠长。
2、指名学生讲台上诵读,并让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节奏与重音。边指导边请学生尝试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师生齐读一遍:读出诗歌特有的韵味。
(二)整体感知:
1、初步感知:你觉得诗歌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并说说你从哪里知道?
2、进步感知:对着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通过“质疑题目法”来解读诗歌内容
学生回答:(1)在哪里送友人?(2)在什么时候送友人?(3)友人有几个?(4)怎么送友人?(5)为什么送友人?(6)送友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解疑:(1)自读诗歌,你能自己解决几个问题?
解疑并描绘场景:
——送别的地点在哪里?(北郭,东城)
——城外的环境如何?(青山、白水)
时间:傍晚。(落日——傍晚时分)
——傍晚的景色如何?(浮云、落日)
——送别的人有哪些?
人物:诗人与友人。(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短,常随风飞旋,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指友人;故人:老朋友,指诗人自己。)
——友人去哪里?(万里征:远行万里。)
方式:骑马送别。(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
(2)能否将这些问题的答案串起来,用比较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送别的场景呢?(学生接力描绘诗歌画面)
三、品析词句,理解情感
(一)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诗句或者字词看出诗人的这种心情的?
示例:我从___________(词或句)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
1、“孤蓬”意象-------蓬草随风,漂泊无根,正如离别远行的友人,前路慢慢而迷惘,“孤”字怜惜之意更深,写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2、“浮云”“落日”------浮云飘动象是游子不宁的心绪,落日迟迟如同友人难舍的深情。)
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3、班马鸣———“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马尤如此,更何况人呢,烘托出深厚的友情。以场景作结,以景衬情。
(二)诗人通过孤蓬、浮云、落日、班马等意象将离情别绪叙写得情意绵绵,动人肺腑,以至于肝肠寸断吗?结合词句说说你的看法。同桌交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