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雨霖铃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霖铃赏析.doc

上传人:dyx110 2021/6/1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霖铃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雨霖铃赏析
篇一: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赏析
10243246金敏丽
宋代都市的繁荣和市民阶级的兴起直接推动了宋词的发展。柳永、作为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并把词变“雅”为“俗”,这种通俗化的语言受市井百姓广为传唱,以致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这样写道:“凡有井水深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对当时市民大众的影响之广,可谓深入人心。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了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婉约词风,又流露出社会底层平民生活的细腻情感,而《雨霖铃》正是柳词中将两者完美结合的最好证明。
这首词将男女恋情与羁旅行役结合在一起,在倾述与情人依依惜别的同时,也寓含了词人仕途失意的抑郁,知音不再的悲凉以及江湖飘零的凄苦,感情真挚,情调哀怨伤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这首词主要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虚实相生;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叙事,首句“寒蝉凄切”既表明了当下的节气,又用寒蝉哀鸣的叫声来烘托出环境的凄凉,也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下片重在述怀,从个别推及一般,离别自古皆有,并不是从“我”开始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加重了词人的悲伤之情:冷落的秋景渲染了难以割舍的离情。今晚酒醒后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杨柳岸边,吹着晓风望着天边的一轮残月,这可能是词人与情人离别时的场景,亦或是词人在想象未来的日子里,独自一人时自己内心的苦痛更与谁人去述说的无奈,因此便写道:“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同时运用白描手法,层层铺叙;刘熙载在《艺概》中这么说道:“今宵”两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或死灰矣。”刘熙载的这段评论,实际上是以画法来论词,从中可以看出画法这种技巧在柳词中的加深描绘,反复涂抹的技巧。既细微入里,而又能大胆泼墨。这也是柳词中抒情与写景在章法和修辞上的巧妙运用,可谓词中有画。而抒情中,尤其重在寄寓了许多哲理。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清秋离别,多情那堪?感情极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伤心而又凄凉。词人并没有直接写出离别之后自己如何的凄凉,而是通过“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意象,悲凉之情自然流露,寓情于景,多么巧妙!这一别后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
句之点化而得,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在点染方面的技巧运用,的确是达到很高的成就,在这首词里最为突出。寒蝉、长亭、兰舟、暮霭、酒、杨柳等一系列意象的运用,并没有让人感觉到累赘,而是运用得恰到好处,将情感融入到这些意象中,不仅烘托了景也饱含着词人无限的情意。 ,语言自然流畅;宋代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辩,但是柳词素来以“俗”著称,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的确是浅近俗语,但是下片虚实相生,景中无不透露着情,又可以跟其他的“雅词”相提并论,由“无语凝噎”到“更与何人说”,环环相扣,情感层层递进,真正到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境界。
这种送别词在柳永以前也有很多,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柳永所创造的词境是十分开阔的,表现出一种宏大的结构。他一生为词奉献,而词也可以成为他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更为珍贵的是他能够奔走于社会底层,用词来表现人间各个阶层的疾苦,细腻的情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