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8].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8].doc

上传人:1652129**** 2021/6/2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8].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目标:
  ,把握诗歌的大意。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志趣与胸怀。
  预****作业:
  。
  。
  ,读准字音与节奏。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人们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免不了要讲些祝福的话语,有的甚至做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时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进去的话,就会让人觉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别诗到底给人以怎样的意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学****这首诗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给我们一首诗,附有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相关内容,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分析?
  对于诗歌的分析欣赏,其实孟子很早就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种主要方法,同学们也经常用,只是不知道具体名称而已。所谓的知人论世,是指要想理解某诗人的诗,就必须先要了解该诗人的性格、思想、身世、经历,同时还要了解该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深刻的理解其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为一个作家的作品,必然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联系。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要根据诗歌本身的内容“意”
  去推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志” 。但是这两种方法又太过于笼统,在具体的分析中,我们可能没有具体而全面的资料或者诗句晦涩,我们不甚理解,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就教大家一种更具体更切合近体诗自身特点的方法“起承转合”法(近体诗定义弄清楚: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起承转合”分别标志了每联的作用。
  起:就是开头,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
  承: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
  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要改变描写方向。
  合:尾联,回应题目,回应标题。
  下面,我们就用“起承转合”法来分析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时应举及第,年仅14岁,尚是一少年,但因才华外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三:师生共同分析:
  ⑴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
  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成为“令”,县令以下设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协助县令的官职。文人书简往来,或者在公文上,尊称县令为“明府”,县丞为“赞府”,县尉为“少府”。
  蜀州,即蜀郡,成都地区从汉至隋均为蜀郡。唐初该郡为州,故王勃改称为蜀州。但当王勃做这首诗的时候,成都地区已改称为益州。所以王勃用的仍然是古地名。后来王勃死后武后垂拱二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