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市农村建房用地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颁布单位) 19841129( 颁布时间) 19850301( 实施时间) 19910601( 失效时间) 北京市农村建房用地管理暂行办法( 1984 年 11月 29 日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村镇建设规划第三章住宅用地第四章乡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用地第五章管理机构第六章奖励与惩罚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 适应郊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农村建房用地的管理,防止乱占滥用耕地,根据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郊区农村建房。农村建房系指住宅建筑、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等。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定的市区范围内和郊区的城镇、工矿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水源保护区等规划范围内, 以及其它特定地区内的农村的乡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新农村、新集镇的建设工程用地的审批,按《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办理。第三条农村建房必须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和空闲地, 不占或少占耕地。第四条郊区农村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集体所有。村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 没有所有权。本办法公布实施前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村民的各种私有的地照或土地证自然失效。宅基地及乡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建设用地, 由区、县人民政府颁发使用证。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除国家依法征用和村镇建设规划需要外,长期不变。农村建房用地不得买卖、出租,也不得变相买卖、出租和非法转让。第五条农村建房用地应按本办法规定办理申请、审批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土地。非法批准的占地一律无效。第二章村镇建设规划第六条村镇建设必须统筹安排、配套建设。应按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乎卫生、绿化环境的要求, 确定村镇建设用地范围, 合理安排宅基地和生产建筑、公共建筑、乡镇企业事业、公用设施、绿化、场院、道路等用地, 各项用地的比例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第七条村镇建设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规划可先粗后细, 首先解决合理布局、控制用地问题, 然后进行详细规划。村镇建设一般应在原址改建, 易址新建的, 须经区、县人民政府同意, 经市农村土地管理机关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八条村庄规划在乡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村民委员会会同具有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组织( 以下简称集体组织) 制订, 集镇规划由乡人民政府制订, 分别由村民大会或有各方代表参加的会议和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经区、县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审查, 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后的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修改的,应报原批准机关审批。第三章住宅用地第九条村民可按本办法申请宅基地。村民住宅用地每户不得超过零点三亩( 三分)。具体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情况, 分别作出规定,报市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1982年2月清理乱占滥用耕地以前的老宅基地, 可按当地情况另行规定用地标准, 超出标准部分应根据村镇建设规划, 逐步进行调整。老宅基地用地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 报市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备案。第十条申请划拨宅基地应由本人提出, 经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组织审核, 不动用耕地的, 由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