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侵蚀、荣誉、头衔、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涵。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绕题质疑
1、板书“美丽”。
同学们,什么是美丽?谈谈你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是美丽的?
2、揭示“跨越百年”。
花儿艳丽,让人赏心悦目;白云很美丽,让人心旷神怡;险峻的山峰很美丽,让人肃然起敬……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深刻地感受身边美丽的事物。但这些都是外在的美。随着时间的流逝,美丽的事物可能也会逐渐黯然失色,但是有一种美丽,即使跨越了百年之久,却依然散发着它迷人的魅力。(板书“跨越百年的”,齐读课文题目。 )
3、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文题目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4、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1)打开语文书,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的音,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2)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居里夫人的一件什么事情?(如果有的同学直接概括主要容有困难,建议先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再用“自然段归并法”梳理课文的主要容。)
2、初读反馈。
(1)反馈词语。
第一组: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放射性元素镭
A、这三个词语,与三位科学家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你知道是哪三位吗?这三位科学家的发现也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谁来说一说?(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但他没有深入地进行研究,而居里夫人正是从他的发现中引发新的思考,并最终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
B、出示镭的资料。
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研领域;把镭盐和硫化锌荧光粉混匀,即成永久性发光粉,可制成电灯开关、路牌、航标等。同时,镭射线能消灭恶性肿瘤组织、病菌,在医学上用来治疗癌症和皮肤病。到 1975 年为止,全世界共生产了约 4 千克镭,其中 85% 用于医疗, 10% 用来制造发光粉。
引读:也就是说,居里夫人提炼出的镭是为了——(造福人类、为人类作贡献……)
C、齐读这一组词语。
第二组: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
A、理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的意思。
B、导读:后四个词语其实是居里夫人提炼镭的一道道工序,也就是说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时候,要先将工业废渣放到一口大锅中,用高温对工业废渣进行冶炼,接着——(学生接读)
C、拓展想象:这还只是一次提炼,为了提炼出镭,居里夫人对成吨的工业废渣进行了长达三年又九个月的冶炼、溶解、沉淀、分析,我们仿佛看到:
引读:
一天过去了,居里夫人在对工业废渣进行——冶炼、溶解、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