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脑梗死治疗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脑梗死治疗的探讨.doc

上传人:小雄 2021/6/21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脑梗死治疗的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脑梗死治疗的探讨
【关键词】巴曲酶/治疗应用脑梗塞/药物疗法
对我科2008-2011年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6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 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无出血倾向的脑梗死患者。 男37例,女23例,年龄38〜71(平均55. 9)岁。发病至用药时间为 lh — 14d, W6h7 例,<24h23 例,1-3dl6 例,>3dl4 例,平均 2. 5do 本组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
1. 2方法本组人院后即应用降纤酶10〜5U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1〜2h内滴完,首剂10U,第2次5U,第3次5U,隔日使 。用药期间同时予常规药物,不得使用其他抗凝剂及 溶栓药物。
、纤维蛋白含量 (FIB)、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3、5、7、14、21、28d,参考脑卒中 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计算治疗前后的缺损积 分值的减低率,减低91%〜100%为基本治愈,46%〜90%为显著进
步,18%〜45%为进步,0〜17%为无效,<0为恶化[1]。
1. 5统计学处理采用x±s及t检验。
2结果
2. 1本组用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见表lo
表1本组用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注:与用药前相比*P<0. 05, W>0. 05 o
2. 2疗效基本治愈23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 %。恶化4例,其中包括1例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患者。见表2。
表2本组治疗转归[例(%)]
2. 3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用药前后FIB、PT、APTT及D-二聚体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0. 01),而血小板、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肝肾功能也无影响。见表3。表3本组用药前后实验 室指标变化
注:与用药前相比*P<0. 01, W>0. 05 o

3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梗死发生后,梗死灶周围存在一半暗带,
随着血供的恢复,其功能得以改善,而梗死后脑血流量自动调节功能 受损,这时,血粘度成为影响病灶区脑血流量的主要因素之一[2]。在 脑梗死治疗中,早期重建脑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缩小梗死面积是 治疗关键。因受溶栓的时间窗的限制,脑梗死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的 病例相对较少。有研究[3]表明,降纤酶治疗的时间窗较宽,疗效确切。 降纤酶是单一成分的蛋白水解酶。它通过如下途径干预脑缺血的病理 过程[4] (1)通过切下纤维蛋白原的纤维蛋白肽A而降解纤维蛋白原, 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产物,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 平降低,继而降低血液黏度;(2)由于消耗了血栓形成需要的底物而起 到抗疑作用;(3)通过刺激内源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诱 发血管壁释放内源t-PA,以及减少纤维蛋白原引起的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