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回延安
【学习目标】
1. 品味、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 了解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 背诵默写诗歌。
【学习重点】
品味和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填写恰当的字或音
搂( ) 白羊肚子巾( ) 糜子( ) 黍类( )
油馍( ) 喘气( ) 眼眶( ) 脑pàn( )
二、读一读:
自由朗读,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 感情变化。
预设:《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兴奋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感激
(3)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喜悦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赞颂
(5)祝延安,圣地大贡献     热爱
三、想一想:再读课文,重点研读
圈出你认为用的好的字词、句子并和大家讨论与分享其表达效果。
1. 根据“从           (字词、句),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
教师举例  如题目中的“回”,“回”意味着重先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容易使人联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拉近(突出/写出)了诗人和延安的密切关系。
又如:开头第一部分中“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抒发了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感情。
又如第一部分: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2. 诗中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小组合作分析其中的表达效果。
根据从           诗句中的可知,用      (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
教师举例  如: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从主观感觉描写客观事物。“唱”、“笑”、“把手招”,拟人描写“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感情。
学生自主合作
预设引导 ①  比兴   如:第二部分中运用比兴方法、排比修辞方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起并喻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