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恐龙无处不有[15].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恐龙无处不有[15].docx

上传人:1650986**** 2021/6/2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恐龙无处不有[15].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恐龙无处不有
【教学目标】
1.了解科普文章融知识、理趣、情趣为一体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3.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中重点语句。
4.进一步掌握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举例、作诠释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恐龙无处不有”作为一个事例来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及“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恐龙无处不有”这一论断的相互关系。
2.体会阿西莫夫是怎样将深奥的科学知识浅显化、通俗化、幽默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展示恐龙模具、画片。
近年来,在我县横关境内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那些远古、神秘的恐龙为什么不呆在深山老林中,竟跑到皖南山区来呢?要想破解这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赏析美国作家阿西莫夫写的《恐龙无处不有》。
二、研****课文
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思路。
(请学生分层次朗读,在朗读中掌握生字词,板书生字词,讨论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
生字词:
疑 凝 臀 殿 蟾蜍 地壳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或语言没有破绽。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课文思路:第一部分(1~4):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个角度指出“恐龙无处不有”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
第二部分(5~12):分析恐龙遍布世界各地的原因。
第三部分(13~15):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意义。
2.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哪些地方发现过恐龙化石?(歙县、云南、非洲、欧洲、美洲、南极洲等。板书:在世界各地发现恐龙化石)
(2)恐龙能不能在南极洲生存呢?(不能,南极气候——狂风、严寒,不适合动植物生存,恐龙是绝不可能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的。)
(3)恐龙遍及各大洲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并板书:大陆漂移而非恐龙迁移)
(4)大陆是如何漂移的?
学生讨论,师归纳总结:地壳是由一些大板块组成,它们经常在进行缓慢而不规则的运动,起先板块将各个大陆聚集在一起,即赤道附近,这里多雨、潮湿,动植物繁盛,适应恐龙的生存,后来由于板块运动,大陆漂移,各板块开始分离,驼着各自的大陆,向四周移动,形成各个板块,最南部的大陆就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
(5)恐龙是怎样到达南极的?
学生讨论,师归纳总结:恐龙的出现正赶上泛大陆的分离,分散到大陆的各个地方,由于大陆漂移,各板块驼着各自大陆上的恐龙向四处移动,南极大陆上的恐龙就被板块带到南极。
(6)南极是怎样演变的?(气候越来越寒冷,动植物逐渐减少,夏天短而冷,成为冰天雪地。板书:南极不适于恐龙生活)
小结: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这个事例说明恐龙遍及世界各地,有力证明了“大陆板块构造”理论,反过来,“板块构造”理论也说明了“恐龙无处不有”的原因。(板书:板块构造理论)
3.品味语言,赏析语言特色。
(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的语言简明精炼,逻辑性强,能使深奥的科学事理浅显易懂。让我们结合课后练****二中的语句进行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