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各位家长你们好, 看了刚才的图片资料, 让我们大家的心情十分沉痛。那么这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又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呢,这就是今晚我要与各位探讨的主题。我们首先来简单分析一下六年级学生的现状。六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既不同于儿童期的天真烂漫, 也不同于青年期的热情冲动。他们正处于半儿童、半青年的幼稚期。在生活中,他们期望独立,但又充满依赖性。在行为上, 有一定的自觉性, 但又有冲动的一面。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和要求的提高, 都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抑郁、自卑、焦虑和迷茫等心理现象。他们期望像小学里一样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同时又满怀探索新知的憧憬。在新的环境中, 他们希望尽快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盼望来自家庭的温暖支持。进入中学后, 无论是校园生活, 还是孩子的心理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家长如果能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 那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接下来, 我们来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与初中校园生活的几个不同点 1 、学习内容和方式不同孩子在小学学习时,学习知识浅显、学习环境宽松,学习压力不大,他们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个性特长有较大的差异。进入初中之后,他们不仅所学知识的深度、难度在加大,而且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班级、新的环境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因此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多指导孩子,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适应期”,引导孩子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环境。 2 、学校管理模式不同小学阶段的教师对学生采用家长式管理的居多,学生敬畏老师,很听老师的话,自己有主见的比较少。授课方式多以活动为主,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较低。而中学阶段的教师采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的居多,学生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在教师面前不再百依百顺。学习评价变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压力较大。 3 、课业难度负担加大新生跨入初中大门, 心理上仍很幼稚。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还不太了解。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不能很快适应, 导致了一部分同学落伍。小学时学习多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到初中抽象思维训练开始加重, 课堂教学密度逐步加大, 学生学习的科目相对增加, 活动时间相对减少, 学习时间相对延长, 部分学生对以上问题不能进行适时的调整, 从而产生不适应。小升初后孩子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进入初中, 课程增加, 书变厚了, 作业量大。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 1. 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 2. 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 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