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网络暴民.doc

格式:doc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暴民.doc

上传人:2104259382 2016/6/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暴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暴民”现象及其背后的媒体推力【摘要】网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人们集聚在一起。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带给广大网民以前所未有的能量。近年来, ”网络暴民”事件层出不穷, 网民的每一步行动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群体化学作用”。人们对“网络暴民”本身进行再三解构分析时,往往忽略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媒体推力。事实上, 媒体在“网络暴民”的每一步行动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媒体行为的动机无非是要迎合受众的道德审判意识,满足受众的娱乐精神。杜绝暴民行为需要多方努力, 媒体更应引导创建一种健康、民主的舆论环境。【关键词】“网络暴民”媒体作用受众心理 2008 年的初春。“正龙拍虎”余音未了,十三岁小女孩面对央视镜头的一句“很黄很暴力”随即串红各大论坛, 紧接着为演艺界带来冰雪之灾的“***门”正式粉墨登场。一连串以互联网为发布平台并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事件层出不穷, 各式各样的“门”紧紧吸引着公众的眼球。在这个全民开博、网语狂欢的年代,没有人敢小觑网络的力量, 更没有人会再忽视“网民”这样一个“很强很难惹”的群体。在 2007 年《南方周末》年度人物的评选中,因质疑“正龙拍虎”而名声大噪的网络打虎英雄们被列入了候选名单。媒体对这一事件再三解读, “网络武松”们成了只向真理低头的良知勇士。此案也被升华为中国网民理性成熟之表现,网民群体再次大出风头。而在此之前,是对“史上最牛小三”张美然的追缉,是把“流氓外教”赶出中国的大行动,是对海艺“辱师门”中的学生围追堵截;在此之后,是对十三岁小女孩无厘头的恶搞和上百张艺人***片的疯传。从“虐猫案”开始, 一些网民先经过“铜须门”的历练, 再掺和进“韩白”骂战, 进而在各自的社区开展无数次捉奸、围堵, 制造了“最毒后妈”等一系列纯属虚构的噱头之后, ”网络暴民”一词也正式与这些热衷于“网络通缉令”、“人肉引擎”和口水骂战的网民联系在了一起。以《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以键盘为武器的中国暴民》一文为标志,境内外各大主流媒体转而声讨”网络暴民”。”网络暴民”现象似乎成为了 WEB 时代群体社会学、大众心理学的最佳分析材料。而这轮主流媒体的批判却引来“网络暴民”的反击, 诸多学者也提出“慎言' 网络暴民’”。***抑或匿名专政?事实上, “网络暴民”又为政治、文化方面的深层次讨论打开了一个窗口。“网络暴民”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试图从传媒角度切入, 探究“网络暴民”背后的媒体推动力。“网络暴民”的最终成型究竟实属偶然,还是网络媒体与各传统媒体倾力配合有意制造的传媒事件? “人肉搜索”究竟是一场打着“道德正义”旗号的娱乐游戏, 还是有着深层利益博弈的机制安排?而在所谓的“点击率”、“利益平衡”的背后,是“传媒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恶意炒作, 还是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悲哀? 一、何为”网络暴民”? (一) “网络暴民”的起源“网络暴民”一词的出现源于一系列网络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 2006 年的“虐猫案”与“铜须门”。 2006 年, 一女子用高跟鞋虐杀小猫的视频图片惊现于“猫扑网”, 随后该贴在网络世界引起轰动,有网友制作“宇宙 A 级通缉令”缉拿“虐猫女”, 众多网友参与通缉, 私下搜索该女子及相关人员的私人信息,以跟帖回复的方式将其公之于众。真实身份被暴露的“虐猫女”遭到了来自现实生活的骚扰恐吓, 私人生活受到严重侵害。类似的事件两个月后再次发生。 2006 年 4 月,一男子声称自己的妻子有外遇,在“天涯”论坛上私自公布了妻子和情人“铜须”长达 5000 字的对话记录。随后有网友贴出“江湖追杀令”,其中一人更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 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短短几天内,网友们便查实并公布了“铜须”的真实身份、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当事人遭到严重骚扰, 以至于不得不退学,封闭在家中躲避恐吓袭击。正是“铜须门”一案引爆了各大传统媒体的讨论。《国际先驱论坛报》率先提出“网络暴民”的概念, 质疑中国网民的做法侵犯个人隐私。(二) “网络暴民”的概念“网络暴民”一词的提出并未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 大多数媒体对其界定也模棱两可。著名杂文家鄢烈山先生在《南方周末》上发文,提出“慎言' 网络暴民’”,认为“网络无疑在中国是' 新生事物’,方兴未艾之时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只能在发展中走向规范和有序, 我们应当多讲兴利除弊,慎言斗争色彩颇重的说' 除暴安良’”。笔者认为,对“网络暴民”的界定应当从严考虑。若网民们仅是针对某一事件而发表了某些过激言论, 或者仅因其用语粗俗不雅, 就将其纳为“暴民”, 无疑是“以暴制暴”的极端狭隘之举。”网络暴民”的构成应当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1 、主观动机恶劣。事实上,大多数网友参与网络通缉行动都出于一种本能的正义感。综观诸多““网络暴民”事件”的源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