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0].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0].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6/24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学****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
,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学****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学****难点: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讨论明确:
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及说明方法。
第一部分(1):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四)总结、扩展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篇短文《世界各大洲都有恐龙的足迹吗》,进行比较阅读,使大家加深对《恐龙无处不有》所说明内容的理解,进而从两篇写法各异说明内容却一样的文章中,去找寻自己的发现。
(五)布置作业
借阅有关资料,或参观自然博物馆,或看有关科幻影片,了解一下恐龙的世界。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一)明确目标
1、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要把握。
2、说明其观点的依据、顺序及方法。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讨论明确: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