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圣凯法师: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doc

格式:doc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圣凯法师: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圣凯法师: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圣凯法师: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圣凯法师: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内容提要: 本文以印顺法师的《净土新论》及其他专著为材料, 从三个方面讨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一、从现实的时空理解净土;二、以人间净土为基础的净土观,三、万善同归的念佛观。我们从这三个方面突出了印顺法师对传统净土信仰的反省, 并以此提出对现代净土弘扬者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关键词:印顺法师、净土、人间净土、念佛一、序言日本佛教学者木村泰贤将佛教的使命归结为两点:一、解脱的要求, 二、完成更好的世界的建设。在解脱的要求上, 是必须否定现实生活; 要建设更好的世界, 是要承认现实, 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作为人类的思想, 总是不断地在解决着矛盾, 木村泰贤认为大乘的诸佛净土思想就是调和这个矛盾而出现。[ 1 ]净土思想在印度产生,随着经论的传入, 于是各种净土信仰也随着传入中国。其中, 中国人最为熟悉的是弥陀净土信仰, 其实还有弥勒净土、阿閦佛净土、药师净土等等。中国佛教在隋唐时代极其隆盛辉煌, 成为佛教的黄金时代, 弥陀净土信仰也发展成为净土宗, 成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自从会昌法难以后, 佛教逐渐式微; 明清以来, 似乎只剩下禅净二宗在延续着佛法的慧命。而净土宗不仅具有宗教哲学上所称赞的超越力量和理想世界, 同时具有简易的实践方法和人类高超的悲愿观念, 所以成为佛教徒十分流行的修行法门。民国年间, 随着西方思想的输入及影响, 佛教界也开始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 对传统的佛教进行自觉性的反省。于是, 教义、教制及实践等方面的重新诠释便不断地出现。从净土宗来说, 对近代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是印光大师, 他被列为净宗十三祖。人们往往忘记另外一个人──海峡彼岸至今健在的印顺法师, 他的《净土新论》十分引人注目, 也受到一些持传统净土信仰的佛教徒强烈反对, 曾以耳语、焚书作为批判的方法来攻击印顺法师。[2] 作为佛教徒, 应当具有理智, 我十分理解那些人的信仰, 但是我们也应该对自身进行反省。如果我们静下心来, 平心和气地读一读印顺法师的《净土新论》, 其中的一些思想正是目前在海内外弘扬净土宗的大德需要借鉴的地方。这些正是我写这篇小文章的动机。印顺法师是中国佛教徒, 他尊重中国佛教, 而更著重印度佛教( 并不是说印度来的样样好)[ 3 ],所以他的净土思想, “多是依据印度的经论,并不以中国的祖师的遗训为圣教量,照着经论的意趣说,不敢抹煞, 也不敢强调。所以与一分净土行者, 略有差别。”[4]《净土新论》( 收在《妙云集》下篇之四,《净土与禅》) 是印顺法师在 1951 年冬于香港青山净业林讲述的,着重阐述他对净土的基本理念, 后来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及《方便之道》(《华雨集》(二)) 都详细阐述论证他的思想。现在分三个部分, 简单说明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一、从现实的时空理解净土,二、以人间净土为基础的净土观,三、万善同归的念佛观。一、从现实时空理解净土我们的世界称为娑婆世界, 是缺陷多、苦难多的世界。于是比对现实世间的缺陷, 而表达出理想的世界观, 佛法的本质, 是以身心的修持, 达成苦痛的解脱, 是不离道德的、智慧的宗教。人类的苦痛, 有来自自己的身心, 有的来于自他的关系, 有的来于物我的关系, 所以佛要人“知苦”。解脱忧悲苦恼的原则,是“心杂染故有情杂染, 心清净故有情清净”, 心离烦恼, 不再为老病死所恼, 可是还有身体、社会、自然界的苦难。所以, 印顺法师认为“这是圣者们的修证, 与身心修证的同时,对于(众生)人类的苦难──社会的、自然界的苦难,要求能一齐解除的,那就是佛教净土思想的根源。”[5 ]于是,比对现实世界──释迦佛土的缺陷, 而表达出他方清净佛土, 这是佛弟子共同的愿望。印顺法师探求佛法的方针是“从现实世间的一定时空中, 去理解佛法的本源与流变。”[6 ]净土是理想的世界,依众生的根性、社会文化的不同,传出各式各样的净土。所以,印顺法师说: 佛教的净土思想, 是从印度佛教文化中发展出来的, 所说的净土境界, 当然是结合着──印度的文化环境, 和他们的思想特征, 这是应该注意的一点![ 7] 其实, 这也是最不能为净土传统信仰者所不能理解一点。所以, 净土思想的渊源,有北拘卢洲的自然,那是从原始山地生活怀念而来的; 有天国式的庄严, 那是与人间帝王的富贵相对应的。这是印度旧有的, 但经过佛化了的。北洲与天国, 可惜都没有佛法! 有佛出世说法的净土, 以弥勒的人间净土为先声。等到他方世界说的兴起, 于是有北洲式的自然, 天国式的庄严, 有佛出世说法, 成为一般佛弟子仰望中的乐土。[ 8 ]正因为如此,所以佛教的净土显出与印度的地理环境、社会情况、宗教信仰等有很大的针对性。这在净土的一般情况中可以看出来, 如在自然界的净化中, 有一个特征是整齐, 印顺法师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