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贝塞克维奇等数学家●贝塞克维奇( Abram S. Besicovich , 1891 - 1970 年)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几何分析学家,生于俄罗斯,一战时期在英并不怎么样。他发音不准, 而且沿习俄语的习惯, 在名词前不加冠词。有一天他正在给学生上课, 班上学生在下面低声议论教师笨拙的英语。贝塞克维奇看了看听众, 郑重地说: “先生们,世上有 5000 万人说你们所说的英语,却有两亿俄罗斯人说我所说的英语。”课堂顿时一片肃静。●波兰伟大的数学家伯格曼( Stefan Bergman , 1898 - 1977 年)离开波兰后, 先后在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工作。他不大讲课, 生活支出主要靠各种课题费维持。由于很少讲课, 他的外语得不到锻炼, 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很晦涩。但伯格曼本人从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会讲 12 种语言, 英语最棒。”事实上他有点口吃, 无论讲什么话别人都很难听懂。有一次他与波兰的另一位分析大师用母语谈话,不一会对方提醒他: “还是说英语吧,也许更好些。” 1950 年国际数学大会期间, 意大利一位数学家西切拉( Sichera ) 偶然提起伯格曼的一篇论文可能要加上“可微性假设”, 伯格曼非常有把握地说:“不, 没必要, 你没看懂我的论文。”说着拉着对方在黑板上比划起来, 同事们耐心地等着。过了一会西切拉觉得还是需要可微性假设。伯格曼反而更加坚定起来, 一定要认真解释一下。同事们插话:“好了, 别去想它, 我们要进午餐了。”伯格曼大声嚷了起来: “不可微—不吃饭。”( No differentiability, no lunch )最终西切拉留下来听他一步一步论证完。有证据表明伯格曼总在考虑数学问题。有一次清晨两点钟, 他拨通了一个学生家里的电话号码:“你在图书馆吗?我想请你帮我查点东西! ”还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他的一个研究生正好要到那里旅行结婚, 他们恰好乘同一辆长途汽车。这位学生知道他的毛病, 事先商量好, 在车上不谈数学问题。伯格曼满口答应。伯格曼坐在最后一排, 这对要去度蜜月的年轻夫妇恰巧坐在他前一排靠窗的位置。 10 分钟过后,伯格曼脑子里突然有了灵感,不自觉地凑上前去, 斜靠着学生的座位, 开始讨论起数学。再过一会, 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后排座位, 伯格曼则紧挨着他的学生坐下来。一路上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数学。幸好, 这对夫妇婚姻美满, 有一个儿子, 还成了著名数学家。●哥德尔( Kurt Godel , 1906 - 1978 年)的举止以“新颖”和“古怪”著称, 爱因斯坦是他要好的朋友, 他们当时都在普林斯顿。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 聊着非数学话题, 常常是政治方面的。麦克阿瑟将军从朝鲜战场回来后, 在麦迪逊大街举行隆重的庆祝游行。第二天哥德尔吃饭时煞有介事地对爱因斯坦说,《纽约时报》封面上的人物不是麦克阿瑟, 而是一个骗子。证据是什么呢?哥德尔拿出麦克阿瑟以前的一张照片, 又拿了一把尺子。他比较了两张照片中鼻子长度在脸上所占的比例。结果的确不同:证毕。哥德尔一生花了很大精力想搞清楚连续统假设( CH) 是否独立于选择公理( AC )。在 60 年代早期,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数学家柯恩( Paul J. Cohen ),与斯坦福大学的同事们聊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