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耳朵结构与耳聋性质.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耳朵结构与耳聋性质.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耳朵结构与耳聋性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耳朵结构与耳聋性质人耳结构可分成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在声音从自然环境中传送至人类大脑的过程中,人耳的三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外耳是指能从人体外部看见的耳朵部分,即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中耳腔和听骨链组成●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可以感知各个方向的运动,起到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耳蜗是被颅骨所包围的象蜗牛一样的结构。耳蜗内充满着液体并被基底膜所隔开,位于基底膜上方的是螺旋器,这是收集神经电脉冲的结构,耳蜗横断面显示了螺旋器的构造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我们听说的声音,实际上是由某个发声体发出的、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振动波_ 声波。人的耳廓像一个卫星接收器,能接收声波,并将其汇聚到外耳道,然后,再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这样,就声波的声能就转变为机械能,鼓膜的振动可带动与之相连的听小骨,而听小骨的活动又可振动内耳的门户--卵圆窗膜, 这样,就使内耳中的淋巴液产生振动,从而引起内耳基底膜振动, 刺激基底膜上的细胞产生与之对应的电位变化,此时,机械能又转变为生物信号,这种电信号汇聚到听神经中,再通过听神经输送到大脑中的听中枢,直到这时,人才算真正“听”到声音。听中枢就像一个情报研究所,将传来的生物电信号进行分类、编号和分析整理,大脑此时才能明白所接受的声波是什么意思,然后, 才能作出反应。虽然我们讲了很多,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只有千分之几秒,自己是根本觉察不到的. 由物理学知识可知,推动内耳淋巴液振动,是需要很大能量的,而声波的能量很小,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完成的呢?这主要是因为中耳巧妙构造,才使得这个任务得以完成。原来,鼓膜、听小骨、卵圆窗膜是联系在一起的,鼓膜能够振动的部分,面积约 55 平方毫米,而卵圆窗膜仅 平方毫米,二者约相差 17 倍, 这就是说,由外耳传入内耳的力量增加了约 17倍。另外,从听小骨就像一个杠杆,能将能量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