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杨汛桥现象:企业家创新与制度变迁]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800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内容摘要:杨汛桥是浙江省绍兴县的一个小镇。近年来以不凡的社会经济发展业绩引人注目。本文旨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杨汛桥现象的根源。我们的基本创新点在于两点:提出了熊彼特式的企业家创新与诺斯意义上的制度变迁是互为因果的良性互动,而这种互动,有助于理解杨汛桥现象;就目前阶段而言,杨汛桥的创新与变革基本上还属于“帕累托改进”,这就意味着未来杨汛桥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还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杨汛桥现象 企业家创新 制度变迁 帕累托改进
20xx年,据国家统计局有关统计、测算,浙江绍兴县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列第八,而江南小镇――杨汛桥,则在浙江的百强镇中排名第一。而且,杨汛桥作为一个只有38平方公里、万人的弹丸之地,却培育出了5家上市公司、2家准上市公司以及大量准备上市的民营企业。经济领域特别是在资本市场的成功,形成引人注目的杨汛桥现象。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个小镇“敢为天下先”,成为浙江民营经济的新亮点?本文认为,熊彼特式的企业家创新与诺斯意义上的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可以较好的解释这一现象。
企业家创新与经济增长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充分肯定了“企业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认为“企业家”是资本主义的“灵魂”,是成败得失的关键;是“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他认为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熊彼特进一步从心理学意义上指出,企业家献身于创新事业的动机往往是这样:首先,存有一种梦想和意志,要去找到一个私人王国。其次,存有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证明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冲动,求得成功不是为了成功的果实,而是为了成功本身。最后,存在有创造的欢乐,把事情办成的欢乐,或者只是施展个人的能力和智谋的欢乐。这种类型的人寻找困难,为改变而改变,以冒险为乐事。
在香港联交所打响第一炮的浙江玻璃的创办人兼董事长冯光成,正是充满着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代表人物。冯光成16岁被迫停学,在绍兴跟父亲学习做泥水工,两年后学满师,18岁便离家独立去开辟新的市场。1985年,35岁的冯光成重返老家绍兴成立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变为“红帽子”企业家,在制度的边缘寻求生存。整个90年代企业通过两次改制转型为半集体半私营的企业。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基础设施投入增长,玻璃价格随之上涨;冯光成上马一条造价高达4亿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但1996年浙江玻璃投产之日,就遭遇经济低谷。当1997年上马第二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但他坚信自己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市场潜力。1998年之后,建材价格大幅度回升。远大的梦想和坚定的意志终于赢得了市场的回报。
“世界500强,没有一家不是上市公司,没有一家是靠自身积累成为500强的。”成功后的冯光成并没有止步,他在寻求上市以募集资金和规范企业经营。
熊彼特也强调了资本在“企业家”与“创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