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教育发展论文: 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偏相关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发展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为儿童家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 Rut 2 ter 儿童行为问卷( 父母问卷) 评价儿童行为, 采用 Moss 家庭环境量表(FES) 评价家庭环境。【结果】①儿童行为与家庭情感表达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 01) ;②儿童反社会行为(A 行为) 与家庭环境的相关不显著(P> 0. 05) 。③儿童神经症行为(N 行为) 与情感表达和组织秩序有显著的负和正相关(P< 0. 05) 。【结论】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 不同类型行为的家庭环境特征有差异。关键词: 行为; 家庭环境; 儿童众所周知, 家庭环境与儿童的行为发展有密切的关系[2~ 10] 。本文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揭示家庭环境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为不良家庭环境提供改善的措施和方法, 从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对象哈尔滨市中山路小学 5 年级学生 325 人。 一般情况包括儿童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 家庭环境量表(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 FES) [1]由 Moss 等于 1981 年编制, 该量表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正常家庭的特征和危机状态下的家庭状况, 评价家庭干预下的家庭变化, 以及对家庭环境和家庭生活的其它方面进行比较。该量表分为 10 个分量表,90 个是非题, 分别评价 10 个家庭环境特征:①亲密程度(X1) , 即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②情感表达(X2) , 即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直接表达其情感的程度;③矛盾冲突(X3) , 即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④独立自主(X4) , 即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的程度;⑤成就倾向(X5) , 指将一般活动( 如上学和工作) 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⑥文化知识(X6) , 即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小;⑦娱乐活动(X7) ,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⑧道德宗教(X8) , 即对伦理、宗教和价值的重视程度;⑨组织秩序(X9) , 即指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⑩家庭控制(X10) , 即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国内有采用 Moss 家庭环境量表评定家庭环境的报道[6~8]。 Rutter 儿童行为问卷( 父母问卷) [1] 由英国精神病学家 M. Rutter 于 1967 年编制, 适用于学龄儿童,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中应用都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已被广泛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问卷将儿童行为问题分为反社会行为(A 行为) 和神经症行为(N 行为) 两大类。问卷评分分为 3级,以 13 分为临界值。凡大于或等于 13 分者, 被评为有行为问题, 即问题组;反之, 为对照组。有行为问题者,如“A 行为”总分大于“N 行为”总分, 则归为“A 行为”; 反之, 则归为“N 行为”; 评分相等者, 则为“M 行为”( 即混合性行为)。 方法家庭环境量表的回答采用教师读题、学生笔答的方式统一进行。儿童行为问卷由儿童父母填写。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0. 0) 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 2结果 一般资料调查 325 人。家庭环境量表发出 325 份, 收回 314 份, 回收率 96. 62 %; 有效 312 份, 有效率 99. 36% 。行为问卷发出 325 份, 收回 314 份, 回收率 96. 62 %; 有效 299 份, 有效率 95. 22% 。平均年龄 11. 7 岁。其中,男 153 人,女 167 人。 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在控制了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及其它 9 个家庭环境变量的影响后, 儿童行为与情感表达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2 0. 206 7,P< 0. 01) 。情感表达程度越高, 即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直接表达情感的程度越高, 则儿童行为得分越低。见表 1。表1 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家庭环境 A 行为分(n= 203) rP值 N 行为分(n= 203) rP值行为分(n= 203) rP值亲密程度 2 0. 015 1 0. 829 2 0. 023 2 0. 742 2 0. 055 2 0. 432 情感表达 2 0. 104 2 0. 137 2 0. 142 2 0. 042 32 0. 206 7 0. 003 △矛盾冲突 0. 095 6 0. 173 2 0. 041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