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doc

上传人:raojun00002 2021/6/26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随着铁路运输形势的变化和安全技术的发展,引入风险管理是铁路安全管理的必然趋势。下文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篇1
试论铁路信号基层安全风险管理
摘 要:2012年铁路系统全面提出安全风险管理已经4个年头了,在这4年来,铁路各级部门都针对各自的工作实际提出相对应的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特别是铁路信号专业,由于技术更新周期短,设备覆盖面广,人员作业环境复杂等因素,在安全风险管理的推广和应用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全力推进。
关键词:风险;铁路;信号
通过近4年来的努力,在电务现场管理的电务段―车间―班组三级管理机构中,都推出了相对应的安全风险关键点及控制措施,并根据现场实际,人员、设备、环境的变化,围绕各自的安全风险,不断地充实和更新防范卡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通过作者在电务基层安全管理实践中发现,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认为 安全管理的主体就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责任的追溯,达到事故的有效预防,目的是 有效防止同类事故发生,举一反三消灭类似事故的发生 ,而现在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则要求从安全风险的源头剖析,安全管理模式变 事后分析型为事前预防型 , 变被动、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为主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安全生产管理基础不断加强,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例如,在基层安全管理者的工作中,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对故障事故的安全分析,检查基层班组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类问题的整改,以及接受各级领导的检查,工作重点涣散,疲于应付,很难将工作重心放在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要素中去。
问题二:安全风险关键点不能随着安全风险的变化进行动态管理,安全风险的研判趋于固化,对安全风险的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风险的本质是无处不在,不断变化的,很难将某一风险点的防控固定不动、以逸待劳的应对某一风险的产生,例如,信号班组风险点中 设备关键特性不达标 是设备故障风险的主要风险源,针对此风险源,分别提出了 ①必须确保道岔4MM不锁闭。②必须确保轨道电路调整电压不超上限。③必须确保电源、电缆不接地,不混线。④必须确保室外信号设备固定良好,无损伤,不侵限。⑤必须确保分路不良区段无漏测,无漏登。 五项风险卡控措施。不能否认,上述5条风险因素,是造成 设备关键特性不达标 的5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当我们把重要的风险因素防控住,其他次要的风险因素就成了造成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了。针对这种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同,主要风险因素与次要风险因素相互转换,而进行安全风险的动态研判,在基层安全风险管理中仍然得不到足够重视。
问题三:安全风险管理 全员参与 的特点未得到充分体现。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摒弃以往注重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包保、监督检查和考核,转向强调安全的全员参与与持续改进,从重视责任追究到强调安全责任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风险防范和事后的风险危害控制上。如上所述,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卡控措施中,针对各项卡控要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必须要做到哪些要求,风险管理的主体依然是管理者,而没有真正调动生产过程中每一名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和防控。
问题四:信号基层班组直接面对现场,是信号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安全风险管理在基层班组管理者中认识模糊,班组的管理者对安全风险的研判缺乏清晰的思路和具体可操作的办法。当前安全风险研判主要依靠班组长的经验,班组安全风险管理依然只停留在表面,还需对班组长在安全风险管理具体实施中进行引导。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重点从管理模式的转换入手,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力求提供一些针对基层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路、方法,提高基层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1 转换安全管理模式,为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应用的空间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为问题管理模式,管理的作用力是从上往下,压力传递,遵循检查―整改―预防三者循环的运行轨迹,事实证明传统的管理模式能有效的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片面的从外部环境给职工施加标准和要求,作用在基层管理层则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 迎接上级检查,检查下边的问题 ,在旧的传统模式下,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安全风险管理所要求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要素中去。只有根据基层班组风险管理的建立、发展进程,进行逐步减压,逐步转变,变旧的 压力传递 为 风险分散,风险均摊 ,达到提升基层管理水平,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