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调查》主题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学高文平 适应年级:高年级
一、 活动总目标
1、 认知目标
从现象、原因、影响等三个方面基本认识学校周边存在的一个环境问题。
知道调查与记录环境问题的几种常见方法。
2、 能力目标
会用几种常见的调查与记录方法围绕环境问题开展调查活动。
能在发现、分析某个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会写简短的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会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3、 情感目标
对调查校园周边环境问题的主题活动主动积极。
敢于同校园周边的居民围绕环境问题进行交流,增强自信心。
愿为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做点实事。
二、 活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选题
1、具体目标:
师生共同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校园周边坏境问题调查。
学生自主确定一个合适的课题。
2、 课时:2课时,分散使用。
3、 场地:(1)学校周边,即以学校院墙为线,200米以内。(2)本班教室
4、 活动具体过程
准备:(1)让学生到校外自由随意地观察校园周边环境现象。(2)制作情境录像。
第一步全班选定活动主题
让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环境现象。
放录象创设主题情境。
师生共同讨论并确定活动主题。
第二步小组选定课题
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观察校园周边环境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如:油烟污染问题、生活垃 圾问题、网吧问题、噪音问题、绿化问题、污水问题、火灾隐患问题……
指导学生按标准从中选定一个合适的课题。
选题标准:①自己是否有兴趣;②能否调查清楚;③自己希望从中获得哪些发展。
5、 教师指导重点
在学生选择活动主题时,老师应着力激发学生对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调查的兴趣,使之 产生开展此主题活动的欲望,明确此主题活动的基本方向。
学生选择探究课题时,老师应着力指导学生明确选择课题标准的具体含义,使之能依 据标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探究的课题。
第二阶段学录方法,制订调查方案
1、 具体目标:(1)知道几种常见的调查与记录方法(2)制订一份简短的调查方案
2、 课时:2课时,分散使用
3、场地:教室
4、 活动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学录方法
调查方法:(1)观察法:眼看、耳听、鼻闻、手触。
(2) 访问:提问、对象、时间、地点、技巧。
(3) 统计:主题、项目、内容、数量。
(4) 取证:
记录方法:(1)笔记本记录;(2)表格记录;(3)摄影;(4)录音;(5)录像。
第二步:学习调查方案的基本要素
⑴时间;⑵地点;(3)调查的主要问题;(4)人员分工;(5)调查的步骤;(6)调查的方法;(7) 记录的方法;(8)调查工具准备。
第三步:学生自主组成调查小组
(1)具有相同或相似课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⑵每个小组3-5人
(3) 自主选举一名小组长
(4) 在小组长领导下进行人员分工
第四步:小组合作制订调查方案
5、 教师指导重点
(1) 对调查与记录方法的学习,是学生在此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之一。因此,老师应采取“做中学”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模仿设计观察表、访问表、 操作照相机、录音机等调查工具的过程中,学录方法。
(2) 对撰写调查方案的学习,教师应将重点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