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和构成.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和构成.doc

上传人:小雄 2021/6/26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和构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和构成
一、本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 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予追诉: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 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
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 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 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 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 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本罪既可以由个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因此,只要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合同诈骗, 骗取的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就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单位或者个人的刑事责任。
立案标准的第1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 究。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 数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立案标准的第2种情形,“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 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二、本罪的构成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当事人财物,数 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
1、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 为。刑法规定了五种犯罪行为方式。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
本罪在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且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 在骗取他人的财物,但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积极追求犯罪结果的发生。本罪的犯罪动机可 以是多种多样的。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上述诈骗故意,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 履行或所欠债务无法偿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构成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 的,既包括行为人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图为法人、单位或第三人对非法所 得的占有。
三、 本罪的认定
正确把握立案标准,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合同诈骗罪主观上必须具有非 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骗取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如果查明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 的目的,或者骗取的财物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就不构成犯罪,只能按合同纠纷处理。
正确区分合同诈骗行为与合同纠纷的界限。二者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实际 履行能力。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就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