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作用:降低浸润线,保证下游坡稳定;降低渗流量,防止渗透变形。
类型:
按防渗体材料性质分:塑性材料(粘土、沥青)和刚性材料(混凝土);
按位置分:斜墙、心墙。
二、防渗体
第1页/共26页
2
第2页/共26页
3
1、土质防渗体:心墙、斜墙
土质防渗体断面满足渗透比降、下游浸润线和渗流量以及施工、结构稳定要求,自上而下逐渐加厚,顶部水平宽度≥3m,底部厚度,斜墙不小于水头的1/5,心墙不宜小于水头的1/4。
防渗体顶部要高出正常水位,~,心 ~。非常运用条件下,防渗体顶部不低于非常运用条件的静水位。有防浪墙时不低于正常水位。
防渗体顶部预留竣工后沉降超高。
土质防渗体顶部和土质斜墙上游应设保护层。保护层厚度(包括上游护坡垫层)应不小于该地的冻结和干燥深度。
心墙、斜墙与坝壳和截水槽与坝基透水层之间,以及下游渗流逸出处,都必须设置反滤层。
第3页/共26页
4
2、沥青混凝土防渗墙
优点:
防渗好,K=10-7~10-10cm/s;
塑性好,适应变形;
厚度小;
受气候影响小。
要求:强度、热稳定性、和易性、柔性、水稳定性
沥青斜墙:
沥青不漏水,不需设排水;一层即可;斜墙与基础连接要适应变形,柔性结构。
沥青心墙
受外界温度影响小,结构简单,修补困难;
厚度H/30,顶厚30~40cm;
上游侧设粘性土过渡层,沥青墙坏了可补救;
下游侧设排水。
第4页/共26页
5
第5页/共26页
6
沥青心墙与沥青斜墙比较:
优点:
不受气候影响,可以采用渣油;
施工简单;
与坝基连接易;
抗振性好;
沉陷不容易开裂;
与坝体同时施工,早期可蓄水。
缺点:
厚度大;
与坝体同时施工影响进度;
检查维修困难。
3、混凝土防渗体
用于堆石坝、土石混合坝
第6页/共26页
7
三、排水
作用:降低浸润线和孔隙压力,改变渗流方向,防止渗流出逸处产生渗透变形,保护坝坡土不产生冻胀破坏。
设计要求:
能自由地向坝外排出全部渗透水;
应按反滤要求设计;
便于观测和检修
常见的排水形式:
1、棱体排水;
2、贴坡排水;
3、坝体内排水;
4、综合排水,综合以上几种。
第7页/共26页
8
形式选择依据:坝型、下游水位、坝基地质、气候、材料及施工条件。
设计要求:
能自由地向坝外排出全部渗透水;
应按反滤要求设计;
便于观测和检修
1、棱体排水
结构:下游坡脚用块石堆成的棱体,顶宽1~2m,坝坡(内1:1~1:、外1:~1:)
优点:降低浸润线,防止坝坡冻胀,保护下游不受尾水淘刷,增加稳定
缺点:石料用量大,费用高,与坝体施工干扰,检修困难
第8页/共26页
9
第9页/共26页
10
2、贴坡排水
结构:在下游坝坡表面用一二层堆石或砌石加反滤层铺设成
优点:构造简单、用料省,施工方便,易检修
缺点:不能降低浸润线位置,受冰冻失效
适用于中小型工程下游无水均质坝或浸润线较低的中等高度坝。
3、褥垫排水
结构:沿坝基面平铺的由块石组成的水平排水层、外包反滤层
优点:
缺点:对不均匀沉降适应性差,易断裂,难检修,下游水位高时降低浸润线效果不明显
其它
第10页/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