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体会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体会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1/6/2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体会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体会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
新近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 语文课标 )关于 语文素养 有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如在 课程性质与地位 里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 课程的基本理念 部分更是明确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等等。整个语文课标中, 语文素养 前后出现十多次。于是问题就产生了:过去多用 语文素质 这一概念,现在何以要换成 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如何把握 语文素养 的内涵?要弄清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逻辑前提。教育领域提出一个指向实践的命题,多含有对现实的某种概括,对未来走向的某种判断,并希望对教育实践发挥指导作用。而概括和判断是否准确,指导作用发挥得好坏,命题有无生命力,除了从技术上考虑概念是否周全统一外,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基础,即基本原理是不是支撑得住;二是命题能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能不能经受实践的检验。据此,我们尝试对以上两个问题作一解答。
先说第一个问题。在一定范畴里, 语文素养 和 语文素质 都指称语文教育的一种结果形态和存在(即通过语文课程达到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东西),两个概念概括同一个对象及其本质属性,二者相互通用。但如果对这种结果形态进一步作生成上的分析,就会发现, 语文素养 这一概念虽然不便拆开,可是由动词性的词素 养 ,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过程中持续的自主发展作用,对应了叶老 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的 养成 思想。它的形成不是单纯 教 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同父母给的手足之于生命),内化的过程伴随语文教育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显然,从概念的周全性看, 语文素养 要比 语文素质 概括得更准确,更能揭示学生语文素养(或素质)生成的主要原因。从概念的统一性上看, 素养 素质 在教育学概念系统内既是普遍概念又是单纯概念,可以自由组合或限制,形成各自的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但在系统内的组合或限制必须保持意义上的同一和清晰。从形式逻辑角度观察, 素质 是上位概念,加上 语文 一词形成一个下位概念 语文素质 ,它们是属种关系。如果说 语文素质 这个概念尚讲得通的话,那么相应类比,其他学科也来个 化学素质 物理素质 或 数学素质 历史素质 等等似乎也应讲得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看来, 语文 数学 等概念所代表的学科相对于整个素质教育系统是部分之于整体的关系,概念处理时就不能将它们变成外延上的种属关系。 语文素质 字面意义的通顺,很容易造成它与 素质 概念种属关系的误解,破坏 素质 概念一以贯之的统一性。用 语文素养 作一个单独概念揭示语文学科的独特内涵,表示只反映一个独一无二的对象,避开其他学科类比,可以保证概念关系的统一。如果再纵向考虑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之上还有一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笼统用 语文素质 称之,还面临一个窘境:它们在层次上有没有区别?如有区别,在 语文素质 概念内部怎么区别?显然也有必要引进一个 语文素养 概念。总之, 语文素养 与 语文素质 这两个概念非常接近,区分不区分好像关系不大,但仔细研究,前者更周全更严密,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有助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