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十七章口腔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熟悉:
颌面部感染病人的护理
口腔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掌握:
口腔预防保健
牙体硬组织病病人的护理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病人的护理
牙周病病人的护理
口腔黏膜病病人的护理
口腔先天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牙体硬组织疾病患者的护理
龋病dental caries
定义define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35-44岁发病率为%,65-74发病率为%。
,一旦发现,已到比较严重的程度。
。龋病向纵深发展,可以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并发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Pathogeny
细菌:牙菌斑是寄居在牙面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细菌必须在牙菌斑存在时才能产生龋病。
食物:蔗糖及其他低分子量糖的作用最为明显。也有资料说明龋病的发生与进食的蔗糖量直接相关。
病因及发病机制Pathogeny
病因及发病机制Pathogeny
宿主:牙和唾液,特别是牙齿对龋病的敏感性和抗龋能力。牙齿排列不齐、错位、接触不良都能造成“滞留区”成为龋病的发病条件。
时间:龋洞形成的时间平均需要1年半左右。2-14岁是易感期。龋病对牙齿原有结构的破坏是一个缓慢的、由表向里过程,对预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龋病的评估nursing assessment
龋蚀
龋洞
自觉症状
浅龋
表层即牙釉质或牙骨质
有粗糙感或浅层龋洞
无症状。龋损部位色泽变黑。
中龋
牙本质浅层
形成龋洞,洞内有食物残渣和细菌
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冷刺激尤其明显。
深龋
牙本质深层
临床可见较深的龋洞,探查龋洞时酸痛明显。
对温度变化及化学刺激敏感,食物嵌入洞内压迫发生疼痛。无自发性痛。
龋病的评估nursing assessment
龋齿的治疗Treatment
早期:抑制龋齿的发展。用75%氟化钠甘油糊剂和10%硝酸银,涂于患处。
龋洞形成后:采用修复性治疗即充填术恢复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