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策略浅析
文章标题: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策略浅析
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策略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GIS 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而产生的跨专业新兴应用系统。这一 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同其所涵盖的各专业学科理论的发 展息息相关、相促进,其中城市规划理论和GIS技术的发 展所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本文从研究城市规
划理论及GIS技术的发展历史人手,揭示了建立与发 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一、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回顾
人类对自身生活环境的选择,从远古时代的穴居、树 居到固定的居民点直至阶级社会的城市,从无到有,从自 发到自觉,逐渐产生了规划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 论的出发点就是要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需要。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封建社会占 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城市布局以中轴线对称为主 要手法。
古希腊城邦时期,在城市建设中有希波丹姆模式,提 出了方格形的道路系统和广场设在城市中心的建设原则。 而古罗马建筑设计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世界
上保留至今惟一最完备的西方古典建筑典籍,书中提出了 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欧洲中世纪城市多为自发成长,很少按规划建造,虽 然14〜15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有高度 建筑艺术的建筑组群;16-1 7世纪产生了以巴黎凡尔赛宫 为代表的轴线对称放射布局形态,成为当时城市建设竞相 模仿的典范,但这些设计思想及理论内涵还是从属于古典 建筑艺术,未形成近代的城市规划学。
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前所未 有的财富,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矛盾,资本主义制度 伴随着工业化而有很大的发展,城市中的多种矛盾也日益 尖锐。因此从全社会的需要出发,就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 矛盾的城市规划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 各种社会改良主义者和一些从事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者和 学者,都提出了种种设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形成 了有特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系统的现代城市规划学,如空 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与“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的 理论和实践、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 章”、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及有机疏散理论等,这里不再赘 述。
二次大战后至今,城市规划学科有了新的发展,学科 内涵有了很大更新。从其发展看,由城市形体规划到社会、
经济等宏观规划;从学科看,由建筑学和工程技术学伸展 到人文科学。显然,城市规划学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形体 规划范畴内,它已经涉及到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社 会心理与行为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行政 管理学等等。
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城市规 划开始吸收诸如系统工程、控制论、信息论以及环境科学 生态科学等的一些理论概念,逐步引进应用现代技术,如 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二、我国城市规划现状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
城市规划学发展到今天,其理论和实践一一规划编制、 规划管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中的作 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当代社会各方面情况越来越复杂、 关系越来越密切的状况下,加强管理就更加重要。宏观控 制要靠科学管理,微观规划实施调整也要靠科学管理。同 时,规划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仅就我 国城市规划制定方面的几个突出问题简述之:
1 .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严重脱节
一方面,规划编制多是规划局委托规划设计院完成, 而规划设计院是企业化管理,城市规划对他们来讲更多的 是一项“编制任务”。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主要仍是从规划 本身的理念出发,对于社会需求考虑很少;对城市建设的
运作过程及其决定因素缺乏研究,与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 相距甚远。另一方面,由于规划编制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 缺少定期的交流使很多非常好的规划方案难以实施,或者 实施效果不佳;规划用地难以控制等等。
缺少城市规划动态更新机制
我国仍采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方式,每5年进行一 次总体规划的全面修订。定期的规划修编虽然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原规划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增加了一定的弹性, 但依然是被动的、间断式的,而不是一个主动的、连续的, 是由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使用者直到政府决策部门等共 同参与的工作。城市规划不仅包括理想蓝图的绘制,也应 包括一种动态的、有法定程序的调整、完善过程。
缺乏规范化的质量审批标准和公众参与机制
规划管理调控手段有限,全国各地城市的实际开发 情况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吻合不好
批后监督存在漏洞
在规划审批后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实施规划监督, 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规划审批工作与 规划监督工作的脱节,也是一个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