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文档名称:

淮安十二五规划总结.doc

格式:doc   页数:10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淮安十二五规划总结.doc

上传人:s0012230 2016/6/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淮安十二五规划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 2011 — 2015 年), 是淮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淮安市委关于制定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组织编制。规划立足“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淮安”的要求, 重点阐明政府发展战略意图, 明确“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2 第一篇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第一章“十一五”发展辉煌成就“十一五”期间, 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淮安发展新定位、新要求以及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 大力实施“五大建设”,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巨大成就,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 201 0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1 5 亿元、人均 GDP4046 美元, 分别是“十五”末的 倍和 倍;财政总收入越过三百亿元大关,达到 310 亿元、一般预算收入 141 . 43 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 4 倍和 ,7 个县(区) 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 10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4470 亿元,是“十五”期间的 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 %, 比 2005 年提高了 个百分点。全面小康四大类 25 项指标有 17 项达到目标值。现代农业稳步发展。预计 2010 年,实现农业增加值 185 3 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 970 万亩左右, 总产量 445 万吨以上, 连续 7 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效种植业面积达 266 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 36. 3%, 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设施化蔬菜栽培基地;高效渔业面积 50 万亩,占水产放养面积的 48% ;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 79%; 建成 万亩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推广使用力度增强, 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 74% 。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21 家, 创成 4 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全省第一、达到 4610 个, 参加农户数 54 万户。建成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 10个, 成功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工业实力不断提高。预计 2010 年, 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 575 亿元。企业体量明显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2419 户,实现销售收入 2392 亿元、利税 245 亿元,分别是 2005 年的 倍和 倍,销售超 10 亿元企业达到 27 户, 超百亿元企业 2 户。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培育的三大千亿元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超过 50 %,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15 %以上,比 2005 年提高 6. 75 个百分点,拥有省以上名牌产品 60 个,省著名商标 75件。“十一五”期间,工业累计投入 2276 亿元, 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846 个, 淮钢 4 特钢大棒材、富士康科技城、台玻、天淮钢管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和竣工投产,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县乡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在实践中形成的“县有工业园、镇建工业区、村抓创业点”的发展道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服务业水平快速提升。预计 2010 年,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470 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5 亿元,年均增长 18. 3%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 40% 以上。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4. 8%, 比 2005 年提高 个百分点,成功引进阿里巴巴、微软、搜狐、浙大网新等多家知名企业,建成淮安软件园等软件及服务外包区。旅游业快速成长, 新增 3 个四星级以上酒店、7个 4A 级景区, 预计 2010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115 亿元。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平方米,比 2005 年增加 个平方米。商贸业全面发展,万达、金鹰、雨润等一批知名商业企业落户我市。创成 4 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8 个省级物流基地(企业) ,建成 31 个专业市场。城乡面貌持续改观。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组团相间”的中心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建成区面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