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长亭送别PPT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953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亭送别PPTPPT课件.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6/28 文件大小:9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亭送别PPTPPT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第1页/共64页
元 · 王实甫
西厢记
第2页/共64页
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
《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
②白朴《梧桐雨》;
③马致远《汉宫秋》;
④郑光祖《倩女离魂》。
第3页/共64页
4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与《丽春堂》等***,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元代杂剧的高峰。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第4页/共64页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第5页/共64页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称《董西厢》)。
第6页/共64页
元杂剧有关常识
1、元杂剧结构:
一本四折(幕)一楔子
一本四折,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折实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主要内容是说明情节,介绍人物。《西厢记》共五本,每本四折一楔子,共二十五折五楔子。
第7页/共64页
2、剧本内容构成:
曲、科、白
曲即唱词,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
每折套曲由序曲、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
有一个宫调,若干曲牌,一个韵脚。
元杂剧中,每个套曲由一个主角主唱到底,主角才能唱曲,配角只能说白,
以末角主唱的为末本戏,
以旦角主唱的为旦本戏。
第8页/共64页
科,又称介,戏剧角色动作的总称,包括武打、舞蹈、舞台程式和舞台效果等,舞台动作往往有夸张性、象征性(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以及虚拟化、程式化(关门开门的虚拟手势)。
白,即宾白、道白,是剧中人物说的部分,有韵白和散白。韵白是在念上场诗和下场诗时使用。散白有独白、对白、旁白等。
第9页/共64页
3、舞台角色(脚色)
     末:男主角,如张生(正末、副末、大末等);
    旦:女主角,如莺莺(正旦、花旦、老旦等);
    净:花脸、扮刚强狞猛的人物,如:张飞;
    丑:小花脸,男性次要人物,鼻尖、眉骨皆白,主要是插科打诨。(元杂剧中无此角色)
杂:如扮老人的孛老、扮老妇人的卜儿等各种角色  
外: 末、旦、净的次要角色。
第10页/共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