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巴塘连教学反思
《巴塘连北京》教学反思
歌曲《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
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用藏族弦子舞的歌舞片段进行导入,让学生从画面上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体会藏族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从一开始就调动了学习生的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决难点,课前铺垫。通过发声练习,在课前将难点前置,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3、学习歌曲,润物无声。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歌曲的音乐逐步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让歌曲学习起来轻松有趣,歌曲中切分节奏的难点也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解决。
4、自由表现,共创高潮。学生在了解了藏族风情,学习了基本舞步,唱会了歌曲后,都表现得跃跃欲试,很有表现的欲望,设置此环节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愿望,同时也讲本课的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5、拓展延伸,知美赞美。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通过教师演唱天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藏族民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赞美。
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开始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被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和浓浓的民族风格所吸引,本课歌曲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完整聆听了四遍歌曲的范唱,体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原则,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聆听的时候,有目的设计一些问题,这样学生会有意识的思考,不至于盲目的听。通过聆听学生就能够掌握大部分旋律。歌
词形象生动的把一条条公路比喻成彩虹,特别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导入部分比较顺畅,进入歌词演唱的时候学生并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学生很快掌握了歌词。进入歌曲教学时,对音乐要素的讲解和剖析不够细致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