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1931年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1933年蒋介石对围剿红军的国民
党将领的训话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改变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社会舆论压力
中共力量壮大
攘外
安内
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蒋之反动本质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1931年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1933年蒋介石对围剿红军的国民
党将领的训话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改变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两个政策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实质:都是对内围剿、对外妥协
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的策略:各个击破
过程:
1932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3年2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
结果: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了第四次反
“围剿”的胜利
1、为什么在上海的临时党中央会迁入中
央苏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在国统区的共产党秘密组织绝
大部分都暴露了?
想一想
3、红军为什么会进行长征?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军队
比例
第一次
10万多
4万多
:1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约7:1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约10:1
第四次
30多万
7万多
约4:1
第五次
50万
8万多
约6:1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没有胜利的可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左”倾错误
战略进攻中
冒险主义
战略防御中
保守主义
战略转移中
逃跑主义
整体认识
决战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充分证明了: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被迫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左”倾错误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 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返 回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