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字媒介编辑本段定义: 从微观上来讲, 数字媒介就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的内容, 存储、传输、接收数字媒体内容的设备从宏观上来讲,数字媒介就是数字内容、设备和介质编辑本段特点: (1 )元素化: 是由各种不同的元素组合而成的,它只有格式的区分。(2 )互动性: 信息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双向流动,是以网络或者信息终端为介质的互动传播媒介。(3 )智能化: 是软件化的元素组合, 所以它能够自动或者按照人的指令去执行操作。(4 )选择性与主动化: 譬如自主的选择性的收看电视节目。(5 )文化的简洁化: 具有革命性意义,通过光盘、硬盘这样的存储媒介存储成千上万的书籍、资料、信息,使学习知识、检索信息更加方便。编辑本段发展数字媒介不会完全取代旧的媒介技术和形式,它只会使旧的媒介技术承担新的角色;未来新媒介将更多的与传统媒介在融合、整合和互相促进之中共同发展。什么是数字化媒介?他的分类有哪些?他的发展动力是什么?他的未来将会怎样? 悬赏分: 5| 解决时间: 2007-11-15 22:34 | 提问者: 522853473 最佳答案谈谈数字化社会文化的出现数字化社会文化最近被谈论的很多。如何认识数字化社会文化的出现,需要用跨学科的思维逐层解剖分析,笔者拟从三个层面上开展以下思考。一是什么是数字化,二是什么是数字化社会,三是什么是数字化社会文化。不把这些基本概念界定清楚,数字化社会的文化就无法认清,一切就无从谈起。先说第一,数字化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字化视频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技术的普及开始的。众所周知,我们中事、甲骨钟鼎、韦编竹简、活字印刷、数字排版等,每个阶段必要总结出一些相应的编著体例规范。比如一根竹片叫“简”,把许多根简编连到一起就叫“策”(策,通册);一块木版叫“版”, 写了字后叫“牍”;故史称“简策”或“简牍”。据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考证,春秋战国时期的简,最长 2尺 4寸,其次 1尺 2寸,又次 8寸;两汉时期的简,最长 2 尺,其次 1尺5寸,又次 1尺,最短的 5寸。长简写经典,短简写传记、杂书。每简只书一行字,简上的字数不等,多则 25 - 30 字,少则 7- 8字。《礼记》上说: “百名以上书于策,百名以下书于版。”以上这些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书籍编著体例了。现在我们编辑图书已经有了系统的编辑体例理论。如今,我们不仅不用竹简,第四代媒体:既文字、声音、图片、录像从互联网络上编辑、存储、处理在一起的数字读物也已经出现了。信息量的单位从百千万文字的字数,变成了 M(兆)、 G(千兆)、 T(千千兆)字节数。专家预测:现在对数字化信息的展望已经不仅局限于 KB 、 MB 、 GB 、 TB 、 PB 的级别上,已经把更高级的 EB 、 ZB 、 YB 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换句话说,中国人处理信息已经可以使用更先进的媒介了。这种媒介把上千年来的平面纸介质彻底改变了, 改变成了完全与以往不同的介质以至不能叫图书了,只好叫“读物”。简单说:以学校教学为例,他把知识变成了由知识点组成的知识模块,不同的模块组合变成了一个学科的课程,若干学科课程再加上无限联接的相关学科组合变成了一个专业。学生可以在这种网络媒介上光盘教材上看到文字、图象、声音、录像相互融合,任意链接,瞬间互动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学台,可以大大方便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