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近代史课程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doc

格式:doc   大小:3,93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近代史课程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6/30 文件大小:3.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近代史课程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近代史课程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百年来“论犹未定”。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看待一个人应客观更立体,这个擅长外交的李中堂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我们抛弃故有的偏见,客观地考察他的生平,去阅读这位晚清重臣的一生,我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外交、忠臣
正文: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是何许人?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他以军事起家,纵横于晚清外交界,弛名于西方,为晚清一代“兵家”和“外交家”,代表晚清政府主持签订了《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及《辛丑条约》等近代史上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重大不平等条约。同时又对晚清近代化进程做出过贡献,史学界中有人称他为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1、军事近代化上
李鸿章是晚清政府中较早认识到要向外国学****先进武器才能“自强”的官僚之一中国近代史上首先在自己部队中实行并向西方先进武器学****的就是李鸿章。由于李鸿章最先给淮军装备当时较先进的军事装备,所以淮军为晚清的主力军队之一。 
李鸿章在勾结外国侵略者抵抗太平军进攻上海的作战中,“其亲睹器械之利”,“深感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二、三)决心“取而用之”,向外国购买洋枪洋炮。他分析“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故不敌于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的重要原因。李鸿章承认了落后的现实,正视中西方之间的差距,清醒的认识到要抵抗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