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填土方案改.doc

格式:doc   大小:2,335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填土方案改.doc

上传人:1542605778 2021/6/30 文件大小:2.2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填土方案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填土方案
1 总体思路及填土量规划:
为了得到密度等各项土性指标(密度、含水量)均匀的土层,尽量减小土中埋设的传感器对土性的影响,针对粉土的工程特性,通过试验性试验考察含水量、压实机械、振实层的厚度及碾压的遍数、颗粒级配、碾压下卧层对压实度的影响,制定合理可行、省时经济的填土方案,并通过可靠的质量检测技术对填土质量进行控制。
填土方量计算:
根据数值计算试验桩上拔量(),确定油缸和激振器的预留上拔量, T-,T-2、T-3、T-,试验槽边梁高1m,,,,T-,T-,T-,T-。,-5,-3,-2,-1。T-5桩下土体对上拔试验影响较小,不挖出。
填土总方量为:5×5×=,减去四根桩在土中所占体积总和,, m3。
数值计算得到的上拔量
试验桩编号
上拔位移(mm)
油缸或激振器预留上拔量(mm)
地基土饱和(c=0kPa)
地基土非饱和(c=20kPa)
T-1
25
22
390
T-2
76
47
190
T-3
153
95
190
T-5
160
190
190
T-1加载方式
T-2、T-3、T-5加载方式
试验桩布置位置图
2 填土技术参数选择:
试验槽粉土基本特性:
渗透系数:×10-6m/s 到 ×10-6m/s (现场取样);
土粒比重:: ;
最大干密度: kg/m3;
最优含水量:18%。
Particle distribution curve for the silt
粉土的颗分曲线
填土含水量及控制:
经过从试验槽底部抽水使槽中粉土含水量降低,在开挖之前,土体深度2m处,含水量已达到21%,选择继续抽水尽量达到最优含水量;将试验槽中的土挖出后,堆放时虽在土下铺垫了土工布,土面上铺盖了塑料布,尽量减小了雨水直接淋湿、雨水造成的地表流水以及日晒蒸发对堆土含水量的影响,但堆土表层土的含水量仍变化很大。经过开挖堆放后,含水量为15%~20%,故填土时要先测量堆土含水量,并尽量使填土的含水量均匀,并振实后再检测振实后的含水量。
控制参数:
由于试验槽粉砂渗透系数小,含水量高,在振动情况下容易产生液化现象,可选择振动频率较低的振实机械,根据试验性试验1结果选择NZH型振动夯实机;结合试验性振实试验1、2结果,选择每铺土40cm左右进行振实,振实目标厚度20cm左右,,;为保证振实后每层质量的均匀性进行分块铺土,将整个试验槽分为4个区域()。
填土含水量:19%~20%;
振实目的密度:;
振实机械:NZH型振动夯实机;
每层铺土厚度:40cm左右;
振实目标厚度:20cm左右;
碾压遍数:3遍;
每层填土量: ();
质量检测技术:环刀法,TDR法。
3 填土步骤:
由于土体中需放置试验桩及土压盒、TDR、土体内部位移测量管、张力计,故需在整体振实的基础上针对试验桩及各种传感器进行局部处理。
整体夯实:
区块划分及高程控制标尺
①填土前准备:现堆土区面积有限,故在继续挖土前需对堆土场地进行处理,在与碎石接触处的碎石表面铺上土工膜,尽可能扩大堆土面积,当挖至制定埋深时,将槽内土底铺平,
使用振实机进行两次振实,在四面槽壁上每隔20cm贴一条黑色胶布,作为标尺,控制,填土及桩身位置()。充分振实。
②取土:堆土由于受降雨及蒸发的影响,表层含水量略低,取土前,先取几个点对堆土含水量进行测试,对含水量分布有了解之后,同一层填土尽量抓取相近含水量的堆土,向试验槽内放土分区域进行,取土时记录并控制每抓斗土的质量,使每一区域的铺土的质量,尽量与预计至接近。放土尽量将抓斗接近地面,并将斗内土尽可能分散的放于一区域内。取土快接近堆土底部时改用人工向抓斗内抓土,以防抓斗抓破堆土底部土工膜,掺入碎石。
③铺平:同一层土均放好后,以槽边标尺为准线,铺平填土以方便振实,并提高振实的均匀性。